安徽沿江和皖南地区白垩纪地层
陈烈祖,夏广胜
摘要(Abstract):
<正> 安徽沿江和皖南地区白垩纪地层最初是叶良辅、李捷(1924)发现并命名为“祁山层”和“宣南层”,时代为第三纪。1930—1931年,李毓尧、李捷将石台、青阳一带的红层命名为“石台系”,时代笼统地归为中生代。1961年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和安徽省有关单位,先后在此工作,一般都将这个地区的红层统称为“浦口组”和“赤山组”。1971—1975年,安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烈祖,夏广胜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5.04.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叶良辅、李捷,1924: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地质汇报,第6号。
- 李毓尧、李捷,1930-1931:中国扬子江下游地层对比表(皖南青阳、太平、歙县、黟县)。前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报告。
- 张文堂、陈丕基、沈炎彬,1976:中国的叶肢介化石。科学出版社。
- 《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编写小组,1976: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科学出版社。
- 侯连海,1977:安徽白垩纪原始肿头龙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5卷3期。
- 勾韵娴等,19hs:皖南侏罗-白垩纪介形类。古生物学报,17卷1期。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辑,1979:华南中、新生代地层。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著,1980:浙皖中生代火山沉积岩地层的划分及对比。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