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个主要哺乳动物地点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界线The late Pliocene-early Pleistocene boundary at some Chinese important localities of fossil mammals
计宏祥
摘要(Abstract):
<正> 中国的第三系—第四系界线的讨论和第三系、第四系剖面的研究,历史悠久,发表过不少论文。30多年来的工作大致在几个方面较多:1.黄土沉积剖面;2.河湖相沉积剖面;3.洞穴沉积剖面;4.海相沉积及滨海相平原沉积剖面。在磁性地层学方面研究及划分第四纪下限,有三种不同的划分:1.地层段的下限与奥特威亚时底界一致,大致是190万年;2.以松山/高斯转换的位置,约248万年;3.上限同高斯顶界一致(248万年),下限在300万年左右。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计宏祥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3.03.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计宏祥,1990:华南巨猿动物群的划分问题。地层学杂志,14(1) 。
- 王洪,1988:陕西大荔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古脊椎动物学报,26(1) 。
- 汤英俊,1980:河北蔚县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划分上的意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8(4) 。
- 汤英俊、计宏祥,1983:河北蔚县上新世-早更新世一个过渡哺乳动物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21(3) 。
- 汤英俊、尤玉柱、李毅,1981:河北阳原、蔚县几个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3) 。
- 刘宪亭、王念忠,1974:多刺鱼(Pungitius)在泥河湾层的发现及其意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2(2) 。
- 刘东生、丁梦林,1985: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限。中国第四纪研究,6(2) 。
- 刘锡清,1989:“泥河湾层”的下更新统及其界限。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进程与事件。海洋出版社。
- 龙天才、王淑芳等,1991:泥河湾地区第四纪下限问题。中国第四纪研究,3期。
- 安芷生,1985:中国北方第四系下界的研究--松山期初一个重要的气候、地质事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5(4) 。
- 林一朴、潘悦容、陆庆伍,1978: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古人类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 林荣洲,1983:河北阳原、蔚县几个泥河湾剖面的介绍。地层学杂志,8(2) 。
- 孙建中、赵景波等,1991:黄土高原第四纪。科学出版社。
- 李炎贤,1981:我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与演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1) 。
- 吴子荣、孙建中、袁宝印,1980:对泥河湾剖面的介绍。地质科学,1期。
- 邱占祥、黄为龙、郭志慧,1987:中国的三趾马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总号175册,新丙种第25号。
- 杨子赓,1989: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地层与古气候。中国近海及沿海地区第四纪进程与事件。海洋出版让。
- 郑绍华、李传夔,1986:中国的(亻莫)鼠(Mimomys)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24(2) 。
- 郑绍华、蔡保全,1991:河北蔚县东窑子头大南沟剖面中小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参加第13届国际第四纪大会论文选。北京科技出版社。
- 张守信,1986:中国第三系-第四系界线研究现状。中国第四纪研究,7(3) 。
- 黄万波、计宏祥,1984:三门峡地区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几个第四纪剖面。古脊椎动物学报,22(3) 。
- 黄万波等,1991:巫山猿人遗址。海洋出版社。
- 钱方、周国兴等,1991:元谋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科学出版社。
- 曹伯勋、刘士容等,1966:陕西渭南洗河地区新生界初步研究。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 蔡保全,1987: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25(2) 。
- 蔡保全,1989: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兔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27(3) 。
- 裴文中,1965:关于第三纪-第四纪分界线的一些意见。中国第四纪研究,4(2) 。
- 薛祥煦,1981:陕西渭南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及其层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1) 。
- Long Tiancai, Wang Shufang and Zhao Yomgbo, 1991: The Lower boundary of Quaternary in Nihe. wan Basian. Deatil Abstracts of Quaternary Geological Papers. Seismological Press.
- Teilhard de Chardin, P. and Piveteau J., 1930: Les mammafers fossiles de Nihowan (Chine). Ann Palaeont. Paris, 19.
- Young, C. C., 1950: The Plio-Pleistocene Boundary in China. Intern. Geol. Congr. Report of the 18th Session, Great Britain, 1948, Part Ⅰ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