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卧新双地区为例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EARLY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EAST SICHUAN BASIN:A CASE STUDY OF THE WOXINSHUANG AREA
王昌勇,郑荣才,李爽,李世临,李国辉,王小娟,戴朝成
摘要(Abstract):
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资料、钻井岩芯和测井资料,对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岩石特征、剖面结构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首次发现了舌形贝化石,确定川东须家河组底部发育海相沉积,并在须家河组内部发现砾岩层和角度不整合面,确定安县运动对川东须家河组沉积有很大影响。从须家河组沉积前四川盆地古地貌特征、须家河组沉积初期古地理面貌、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及关键性层序界面等多个方面论证了川东地区发育须一段沉积,同时根据须家河组顶、底及内部不整合3个关键界面对川东须家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发育须一段~须六段6个相对完整的岩性段:须一段主要为一套有障壁海岸的瀉湖-潮坪或海湾沉积,须二段~须六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须三段及须五段仍以细、中砂岩为主,这一特征有别于广安及龙岗等靠近盆地的其他区域,但正好反映了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央砂岩逐渐减少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地层对比;不整合;安县运动;须家河组;香溪群;三叠系;川东地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与目标评价(编号:2011ZX05001-005)”;;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自生绿泥石成分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编号:41402085)”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王昌勇,郑荣才,李爽,李世临,李国辉,王小娟,戴朝成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7.0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邓康龄.1992.四川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天然气工业,12(5):7-12.
- 郭正吾,邓康龄,韩永辉等.1996.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
- 何鲤,李梅,熊亮,冉飞,廖震.2011.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天然气工业,31(6):28-33.
- 金惠,张俊,马石玉.2013.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岩性油气藏,25(1):24-28.
- 梁恩宇.1980.四川盆地上三迭统的划分对比及有关几个地壳运动界面的讨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1):56-68.
- 施振生,赵正望,金惠,宋海敬.2012.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古地理学报,14(4):477-486.
-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991.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06-241.
- 童崇光.2000.新构造运动与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气藏形成.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7(2):123-130.
- 王昌勇,周毅,李世临,李爽,王小娟,郑荣才.2014.四川盆地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特征.岩性油气藏,26(2):21-26.
- 王金琪.2003.龙门山印支运动主幕辨析---再论安县构造运动.四川地质学报,23(2);65-69.
-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赵霞飞,彭靖淞,孙玮.2008.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4):455-462.
- 张健,李国辉,谢继容,邱健,魏小微,唐大海.2006.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天然气工业,26(1):12-15.
- 郑荣才,戴朝成,罗清林,汪小平,雷光明,蒋昊,陈虎.2011a.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天然气工业,31(9):16-24.
- 郑荣才,戴朝成,朱如凯,翟文亮,高红灿,耿威.2009.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地质论评,55(4):484-495.
- 郑荣才,李国晖,雷光明,李楠,罗清林,陈虎.2011b.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天然气工业,31(6):12-20.
- 钟怡江.2012.川东北长兴期-须家河期构造-沉积演化.成都:成都理工大学.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