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置在那里?Where is the exact position of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the Shangsi section of Guangyuan county, Sichuan
芮琳 ,王义刚 ,陈楚震 ,何锦文 ,王志浩
摘要(Abstract):
<正>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是我国著名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之一,李子舜等(1986)和杨遵仪等(1987)曾推荐它为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川北地层队率先对这个剖面的二叠系和三叠系进行调查。此后,四川二区测队、西南地质研究所、四川石油管理局、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等均先后到此作了大量工作。70年代末杨遵仪教授组织的界线专题小组(IGCP 106项和 203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Author): 芮琳 ,王义刚 ,陈楚震 ,何锦文 ,王志浩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9.02.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李子舜等,1986;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和地质事件--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事件的初步研究。地质学报,60(1) 。
- [2] 杨遵仪等,1987: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地质专报,2(6) 。地质出版社。
- [3] 杨遵仪等,1981:关于我国南方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问题和接触关系。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 期。
- [4] 张景华等,1984:四川北部广元上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1。地质出版社。
- [5] Xu Daoyi et al., 1985: Abundance variation of iridium and trace elements at the Permian--Tri--
- ??&assic boundary at Shangsi in China. Nature 314.
- [6] 王义刚,1984:论苏、浙一带三叠纪最早期的菊石群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定义。古生物学报,23(5) 。
- [7] 盛金章等,1982:南京近郊的“Otoceras”层及二叠系和三叠系界线。地层学杂志,6(1) 。
- [8] 盛金章等,1983: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地层学杂志,7(4) 。
- [9] Sheng Jinzhang, et al., 1984.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Middle and Eastern Tethys. Jour.Fac. Sci. Hokkaido Univ. Ser. IV. 21(1) .
- [10] 盛金章等,1987:苏浙皖地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各系界线地层及古生物,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Ⅰ)。南京大学出版社。
- [11] 王志浩等,1981a:四川江油,北川地区三叠纪牙形刺。古生物学报,20(2) 。
- [12] 王志浩等,1981b:湖北利川早三叠世牙形刺。古生物学报,20(4) 。
- [13] 殷鸿福等,1985:过渡层--华南三叠系的底界。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0,地层古生物专辑(Ⅳ)
- [14] 柴之芳等,1986: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学报,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