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FROM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N THE HAILAR BASIN, INNER MONGOLIA
蒙启安,万传彪,乔秀云,孙跃武,单玄龙,徐衍彬,任延广,赵传本
摘要(Abstract):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 :哈氏三角孢 -微细云杉粉 ( Deltoidospora hallii-Piceaepollenites exilioides)组合和澳洲无突肋纹孢 -卵形光面单缝孢 ( 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L aevigato-sporites ovatus)组合 ,分别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和二段 ,组合特征明显 ,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两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的孢子花粉 ,结合在数以千计的岩心样品中没有发现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 ,推测产这两个孢粉组合的大磨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 ( Valanginian— Hauterivian) ,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 ( Barrem ian)的可能
关键词(KeyWords): 海拉尔盆地;内蒙古;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大磨拐河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象成图方法 ) (No.49894190 )资助
作者(Author): 蒙启安,万传彪,乔秀云,孙跃武,单玄龙,徐衍彬,任延广,赵传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万传彪,张 莹.1990.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沟鞭藻类和疑源类的发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9(3):1—14.
- 万传彪.1992.海拉尔盆地绿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植物学报,34(2):140—145.
- 万传彪,乔秀云,孔 惠,金玉东,孙跃武,刘鹏举,杨建国,任延广.2002.黑龙江省北安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微体古生物学报,19(1):83—90.
-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1984.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 (三)微体古生物分册.北京:地质出版社.313—639.
- 王淑英.1989.吉林省营城组孢粉组合.地层学杂志,13(1):34—39.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1983.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 微体古生物分册.北京:地质出版社.520—634.
- 刘兆生.1982.四川合川、梓潼、巴中中生代的孢粉组合.见:四川盆地陆相中生代地层古生物(下篇).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440—461.
- 刘兆生.1983.宁夏六盘山区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古气候意义.古生物学报,22(5):517—526.
- 李佩贤,苏德英,李友桂,余静贤.1994.狼鳍鱼(Lycoptera)岩层的时代归属.地质学报,68(1):87—100.
- 宋之琛,刘耕武,黎文本,贾秉力,花如洪.1986.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孢子花粉.见: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介形类和孢粉化石.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06—334.
- 宋之琛,李曼英,钟 林.1986.广东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孢粉组合.中国古生物志,新甲种10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69.
- 宋之琛,尚玉珂,刘兆生,黄 嫔,王鑫甫,钱丽君,杜宝安,张大华.2000.中国孢粉化石 第二卷:中生代孢粉.北京:科学出版社.1—710.
- 迟元林,王璞君,单玄龙,万传彪.2000.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深层地层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233.
- 余静贤,张振来,周山富.1985.下白垩统上部中华粉新属的发现及地层意义.植物学报,27(5):532—537.
- 余静贤.1989.冀北、辽西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序列.见: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规律 (二)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古生物及地层.北京:地质出版社.21—51.
- 余静贤,苗淑娟.1983.延边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8.北京:地质出版社.55—79.
- 张春彬.1965.黑龙江鸡西穆棱组孢子及其地层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4:163—198.
- 张望平.1989.中国东部一些地区侏罗纪孢粉组合.见:中国东部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规律 (二)中国东部侏罗纪—白垩纪古生物及地层.北京:地质出版社.1—20.
- 张清波.1988.黑龙江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孢粉组合.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19辑:81—106
- 苗淑娟.1982.内蒙古固阳含煤盆地中生代地层古生物 (九)孢子花粉部分.北京:地质出版社.161—224.
- 赵传本.1985.孢粉学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划分标志.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4(4):1—9.
- 赵传本.1987.二连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62.
- 徐钰林,张望平.1980.侏罗纪孢子花粉.见:陕甘宁盆地中生代地层和古生物(上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44—186.
- 高瑞祺,赵传本,乔秀云,郑玉龙,闫凤云,万传彪.1999.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孢粉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373.
- 黑龙江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 黑龙江省分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300.
- 蒲荣干,吴洪章.1982.黑龙江省东部晚中生代地层的孢子花粉.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5:338—456.
- 蒲荣干,吴洪章.1985 a.兴安岭地区兴安岭群和扎赉诺尔群的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1:47—113.
- 蒲荣干,吴洪章.1985 b.辽宁西部中生界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见:辽宁西部中生代地层古生物(二).北京:地质出版社.121—212.
- 黎文本.1979.宁芜、庐江中生代火山岩沉积岩系中的孢粉组合.中国科学院铁矿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地层古生物.北京:科学出版社.129—152.
- 黎文本.1983.中国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地理分区.见:中国古生物地理区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42—150.
- 黎文本.1984.吉林蛟河早白垩世孢粉组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19:67—142.
- 黎文本.1992.黑龙江西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古生物学报,31(2):178—189.
- 黎文本.2001.吉林安图县早白垩世屯田营组孢粉组合.古生物学报,40(4):450—456.
- BalmeB E.1957.Spores and pollen grains from theMesozoic ofWesternAustralia.C.S.I.R.O.Australia,CoalResearchSe-tionT.C.2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