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喜马拉雅区二叠系的一些新认识
王玉净 ,穆西南
摘要(Abstract):
<正> 本文讨论的喜马拉雅区,是指雅鲁藏布江—象泉河以南至我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广大地区。对区内的二叠系研究,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解放前的工作是非常零星的,系统地对二叠纪地层的研究,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如西藏工作队地质组(1952)、希夏邦玛峰科考队(1964)、珠穆朗玛峰地区科考队(1966—1968)、青藏高原科考队(1973—1976)等,对该区的二叠系作了如下的划分: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玉净 ,穆西南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0.02.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尹集祥、郭师曾,1976: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地质科学,4期。
- 吴望始,1975: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珊瑚化石。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古生物(第一分册)。
- 金玉玕等,1977:珠穆朗玛峰北坡二叠纪动物化石的新资料。地质科学,3期。
- 张守信、金玉玕,1976:珠穆朗玛峰地区上古生界腕足动物化石。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古生物(第二分册)。
- 施雅风、刘东生,1964: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科学通报,10月号。
- 徐仁,1973: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植物学报,15卷,2期。
- 徐仁1976:藏南舌羊齿植物群的发现和其在地质学及古地理学上的意义。地质科学,4期。
- 章炳高,1974:二叠系。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地质。
- 杨敬之、夏凤生,1975: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苔藓虫化石。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古生物(第一分册)。
- Diener, C., 1903: Permian fossils of the Central Himalayas. Paleont. Indica, Ser. 15, Pt. 5.
- Douglass, R. C., 1970: Morphologic studies of Fusulinids from the Lower Permian of West Pakistan. Geol. Surv. Prof. Paper, 634-G.
- Nakazawa, K. et Kapoor, H. M., 1977: Correlation of the Marine Permian in the Tethys and Gondwana. 4 th Intern. Gondw. Sym.
- Surange, K. R., 1966: Distribution of Glossopteris flora in the Lower Gondwana formations of India. Symp. Floris. Stratigr. Gondwanaland. pp. 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