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地区的孤峰组Gufeng Formation in Jiangsu and Anhui
王文耀
摘要(Abstract):
<正>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原称孤峰层,由“孤峰镇石灰岩”一名演变而来。叶良辅、李捷(1924)在安徽泾县孤峰镇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时,将相当于黄龙组、船山组及栖霞组的一套灰岩统称为“孤峰镇石灰岩”。孤峰层是朱森、李四光、李毓尧等(1930,1932,1935)重新厘订的,指出孤峰层“为黑色灰质页岩及硅质甚富之灰岩等,间于栖霞灰岩与龙潭煤系之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文耀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8.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叶良辅、李捷,1924: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地质汇报,6号。前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朱森、刘祖彝,1930:皖南贵池地质考查记略。前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总报告。
- 李四光、朱森,1932:南京龙潭地质指南。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 李毓尧、李捷、朱森,1935: 宁镇山脉地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1号。
- 全国地层委员会,1982: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科学出版社。
- 刘宝珺、曾允孚,1985: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 胡世忠,1962:对苏南二迭纪地层划分及龙潭组下界的新认识。中国地质学会1962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 胡世忠,1979:关于龙潭组下界及东吴运动位置等问题的商榷。地层学杂志,3卷4期。
- 赵金科,1966:中国南部二叠纪菊石层。地层学杂志,1卷2期。
- 盛金章、李星学,1974:近年来中国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5号。
- 盛金章等,1982,中国二叠系对比表及说明书。中国各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科学出版社。
- 詹立培、陈毓龄、李莉、陈炳蔚、朱秀芳等,1982:中国的二叠系,中国地层概论。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