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坂头组的时代及对比Age and correlation of the Bantou Formation in Fujian
陈其奭
摘要(Abstract):
<正> 坂头组系陈恺(1943)命名,未指定建组剖面,以永安城北坂头村一带的岩性为标准。当时称坂头系,时代为早白垩世。坂头组分布在崇安、永安和泰宁举岚等盆地,宁化、安溪、仙游、古田和霞浦等地亦有零星出露。对坂头组的时代归属存在二种意见:福建省区调队(1976—1985)、原福建石油地质队(1978)、顾知微(1980、1982)、王思恩等(1985)归于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其奭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1.04.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华东区晚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学的意义”。华东地质,地层古生物专辑,1978,第1期。
- 丁保良等,1987:试论浙闽赣地区非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8卷,3号。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0:浙皖中生代火山沉积岩地层的划分及对比。科学出版社。
- 王思恩,1985:中国地层(11) --中国的侏罗系。地质出版社。
- 陈丕基、沈炎彬,1982:苏浙皖中生代后期叶肢介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总号第161册,新乙种第17号,科学出版社。
- 陈丕基等,1982:中国侏罗、白垩纪的地层划分。中国科学(B辑),第7期。
- 陈其奭,1983:浙江寿昌组、横山组和馆头组关系的探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4卷1期。
- 严兆兰,1985:福建沙县沙县组介形类化石。微体古生物学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
- 郑芬、黎文本,1986:福建白垩纪孢粉组合与地层对比。古生物学报,25卷2期。
- 张弥曼、周家健,1977:浙江中生代晚期鱼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甲种专刊第十二号,科学出版社。
- 张志明,1987:福建东部白垩系石帽山群及福鼎组介形类。微体古生物学报,4卷1期。
- 周志炎、曹正尧,1977:中国东部白垩纪8种新的松柏类化石及其分类位置和演化关系。古生物学报,16卷2期。
- 周志炎、李佩娟,1980:从古植物观点讨论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4) 地层古生物。地层出版社。
- 赵宗溥,1985:热河群及热河动物化石群的地质年代。地层学杂志,9卷2期。
- 郝诒纯等,1986:中国地层(12) --中国的白垩系。地质出版社。
- 施实,1979:浙江金华、衢县一带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同位素地质年龄研究。地球化学,第1期。
- 胡华光等,1982:根据同位素年龄讨论侏罗、白垩纪火山岩系地层的时代。地质学报,56卷4期。
- 曹正尧等,1982:中国白垩纪含植物化石地层。中国各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科学出版社。
- 曹美珍,1986:福建禾口盆地早白垩世禾口组的介形类。古生物学报,25卷3期。
-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1985: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