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丁屋岭砾岩”孢子的发现DISCOVERY OF SPORES FROM THE DINGWULING CONGLOMERATE IN SOUTHWESTERN FUJIAN
张开毕,黄昌旗,林亨才,何文兴,马爱双
摘要(Abstract):
闽西南丁屋岭一带浅变质岩系中夹持着一套紫红色粗碎屑岩系 ,1970年《长汀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划为震旦系南沱组下段 ,之后改称丁屋岭组下段 (习称“丁屋岭砾岩”) ,认为是澄江运动或晋宁运动的产物。长期以来因缺少化石 ,对其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瑞金市幅》区调工作首次在“丁屋岭砾岩”中获得孢子 ,为将“丁屋岭砾岩”置于上泥盆统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KeyWords): 孢子;丁屋岭砾岩;天瓦组;南华纪;震旦纪;泥盆纪;闽西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1/ 2 5万《瑞金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张开毕,黄昌旗,林亨才,何文兴,马爱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2001.福建省1/50万地质构造图及说明书(供审稿)
- 王振民.1996.华夏古陆及其相关地质问题的新认识.见:福建省地学论文集.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124—125.
- 水 涛,徐步台,梁如华,邱郁双.1988.中国浙闽变质基底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23—25.
- 李根坤.1989.福建基底时代的探讨.福建地质,8(3):159—168.
- 庄建民,黄泉祯,邓本忠,郭 斌,揭育全.2000.福建省前寒武纪变质岩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30—32.
- 地矿部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998.福建省地质图(1∶500000)说明书.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10—14,104.
- 高天钧,王振民,吴克隆,黄 辉,张克尧,许绳铭,连天萍等.1999.台湾海峡及周边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6.
- 高联达.1983.西藏聂拉木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见:青藏高原论文集 8.北京:地质出版社.183—214.
- 高联达.1988.西藏聂拉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孢子带及泥盆-石炭系界线.见: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西藏古生物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81—247.
- 高联达.1990.湖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孢子组合及其地层意义.地质论评.36(1):58—68.
- 福建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9.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 福建省分册.北京:地质出版社.37—85.
-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1985.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5—26.
-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1997.福建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