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07, (03) 272-27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砂岩型铀矿目的层时代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EARLY CRETACEOUS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ERLIAN BASIN,INNER MONGOLIA

聂逢君,陈安平,胡青华,申科峰,秦明宽,李满根,姜美珠

摘要(Abstract):

赛汉高毕和巴彦乌拉地区是二连盆地两个新近突破的砂岩型铀矿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前者位于乌兰察布坳陷的东北角,后者位于马尼特坳陷的西南角,中间由贺根山断裂分隔。由于两个地区的含矿目的层的厚度、岩性、岩石颜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存在一定的差别,故而引起了两地的含矿目的层时代的争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砂岩型铀矿区部分钻孔进行了古地磁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极性序列变化基本相似,相当于国际标准年表的阿普第—阿尔必期。同时,在两个地区采集的部分孢粉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均获得较多早白垩世的标志分子,组合面貌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赛汉塔拉组Cicatricosisporites-Disacciatrileti孢粉植物群的特征非常相符。古地磁和孢粉分析资料共同有力地证实了二连盆地的这两个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目的层属于同一个层位,即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

关键词(KeyWords): 古地磁;孢粉;砂岩型铀矿;早白垩世;二连盆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376043)资助项目

作者(Author): 聂逢君,陈安平,胡青华,申科峰,秦明宽,李满根,姜美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