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石门坎早志留世石牛栏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OF THE EARLY SILURIAN SHINIULAN FORMATION IN THE SHIMENKAN REGION,NORTHERN GUIZHOU PROVINCE
安倩,朱志军,贾永斌,魏志崇,方鸿飞
摘要(Abstract):
研究了黔北石门坎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剖面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13 CVPDB值介于1.67‰~4.35‰之间,平均值为3.67‰;δ18 OVPDB值介于-11.16‰~-8.69‰之间,平均值为-10.09‰。研究表明,样品经历了一定成岩蚀变作用,δ18 O受到较大的淡水影响或后期受到淡水淋滤作用,已经被完全改造,而δ13 C基本保存了海水的原始同位素信息,能够反映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Z值变化表示形成于盐度较高的海相沉积环境,同时能反映碳、氧同位素组成;石门坎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属于陆棚沉积体系,总体由若干个次级旋回组成,相对海平面变化反映为升—降—升的特征,δ13 C值与海平面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碳同位素记录的海平面变化具全球性;生物群经历了由初级生产率变化而产生的繁殖与衰落的交替循环直至绝灭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KeyWords): 化学地层;碳同位素;氧同位素;石牛栏组;早志留世;黔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62008);;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 安倩,朱志军,贾永斌,魏志崇,方鸿飞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4.03.01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陈鹤,巩恩普,关长庆等.2008.C、O、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在生物礁礁体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世界地质,27(2):130-136.
- 陈旭,戎嘉余,周志毅等.2001.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科学通报,46(12):1052-1056.
- 储雪蕾,张同钢,张启锐等.2003.蓟县元古界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中国科学(D辑),33(10):951-959.
- 冯洪真,刘家润,施贵军.2000.江西宜春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记录.高校地质学报,6(1):106-115.
- 樊茹.邓胜徽.张学磊.2010.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中数据的有效性.地层学杂志,34(4):445-451.
- 高计元,孙枢.1988.碳氧同位素与前寒武纪和寒武纪边界事件.地球化学,(3):257-266.
- 黄思静.1994.上扬子二叠系—三叠系初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绝灭事件.地球化学,23(1):60-68.
- 郭福生,潘家永,刘林清等.2004.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地球化学,33(1):1-8.
- 郝松立,李文厚,刘建平等.2011.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科技情报,28(2):155-161.
- 李国明.2010.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1-68.
- 李儒峰,刘本培.1996.碳氧同位素演化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关系研究——以黔南马平组为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1(3):261-266.
- 李祥辉,张洁.1999.海平面几海平面变化综述.岩相古地理,19(4):61-67.
- 刘家军,何明勤,李志明.2004.云南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矿床地质,23(1):1-10.
- 刘小平,吴欣松,张祥忠.2004.论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69-76.
- 刘德良,孙先如,李振生等.2006.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分析.石油实验地质,28(2):155-161.
- 孟昌.2010.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1-65.
- 南君亚,周德全,叶健骝等.1998.贵州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矿物学报,18(2):239-249.
- 潘丽银,黄革萍,寿建锋等.2009.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新近系湖相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初探.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8(1):71-74.
- 彭苏萍,何宏,邵龙义等.2002.塔里木盆地C-O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1(4):353-357.
- 佟宏鹏.2010.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岩流体性质[硕士学位论文].成都:成都理工大学.1-87.
- 腾格尔.2004.海相地层元素、碳氧同位素分布与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发育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兰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1-130.
-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杜佰伟.2004.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晚侏罗纪世碳、氧同位素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地球学报,25(2)119-126.
- 王坤,李伟,陆进等.2011.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碳、氧、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地球化学,40(4):351-362.
- 王国庆,夏文臣.2000.贵州紫云剖面P/T界面附近碳氧同位素的变化及生物灭绝事件.地学前缘,7(2):339-344.
- 王伟,周传明,袁训来等.2011.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中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地层学杂志,35(4):349-360.
- 谢小敏,胡文,王小林等.2009.新疆柯坪地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的碳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38(1):75-88.
- 严兆彬,郭福生,潘家永等.2005.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质找矿论丛,20(1):53-56.
- 张秀莲.1985.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沉积学报,3(4):17-19.
- 张水昌,WANG R L,金之钧等.2006.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优良烃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碳氧同位素新证据.地质学报,80(3):459-466.
- 张廷山,俞剑华,边立曾.1998.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系的锶和碳、氧同位素演化及地质意义.岩相古地理,18(3):41-49.
- 张丛,聂瑞贞.2006.黔北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前期分析.新疆地质,24(2):161-164.
- 赵国伟.2013.新疆巴楚地区中—晚奥陶世海平面:碳、氧、锶同位素记录[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1-116.
- 周传明,张俊明,李国祥等.1997.云南永善肖滩早寒武世早期碳氧同位素记录.地质科学,32(2):201-212.
- 周朋飞,马东升,蔡杨等.2009.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与隐伏花岗岩的关系——以栗木水溪庙矿区为例.高校地质学报,15(3):417-428.
- 周大志.2010.川东南地区石牛栏组层序地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成都理工大学.1-86.
- 左景勋,童金南,邱海鸥等.2004.巢湖平顶山北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地层学杂志,28(1):35-40.
- 朱志军,陈洪德,林良彪等.2010.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层序格架下的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沉积学报,28(2):243-253.
- 朱志军.2011.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体系及物质分布规律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