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山太原组东大窑海相层的岩矿地球化学特征
贾炳文 ,张玉三
摘要(Abstract):
<正> 太原西山系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标准剖面地点,1922年瑞典地质学家那琳在该区调查时,分别命名为太原组和山西组。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将山西组划入下二叠统,以其下部的“北岔沟砂岩”做为底界。然而,近二十年来大量钻孔资料证实,所谓“北岔沟砂岩”系河床相不稳定砂岩,相变极大,因此很多人主张当“北岔沟砂岩”缺失时,应以太原组顶部的东大窑海相层的顶面,做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分界,鉴于这一海相层比较稳定,已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贾炳文 ,张玉三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3.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那琳,1922:山西太原地层详考。地质汇报,第三号。
- 盛金章、李星学,1965:中国石炭系与二迭系的分界。中国石炭系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 刘宝珺,1980: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 辽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1975:矿物差热分析。地质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1978:矿物X射线粉晶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
- И.Д.谢德列茨基,1959:胶体分散矿物鉴定法。地质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1977:简明地球化学手册。科学出版社。
- 同济大学地质系,1980:海陆相地层辨认标志。科学出版社。
- 须藤俊男,1959:粘土矿物。科学出版社。
- 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教研室,1979: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