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海沟岩群的建立及其意义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IGOU COMPLEX IN THE HAIGOU AREA OF ANTU COUNTY, YANBIAN, EASTERN JILI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陈跃军,孙春林,刘跃文,乔国华
摘要(Abstract):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海沟岩群;中元古代;构造岩片;吉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土资源大调查吉林省安图-敦化地区12幅1/5万区调项目(1999)资助
作者(Author): 陈跃军,孙春林,刘跃文,乔国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2吉林省地矿局区调大队.1973.1/20万《白头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3陈跃军等.1998.1/5万《大蒲柴河幅》、《小蒲柴河幅》、《石门子幅》、保忠桥幅等6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4陈跃军等.1999.1/5万《朝阳屯幅》、《两江幅》、《白水滩幅》、《大沙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5吉林省地矿局区调大队.1972.1/20万《桦树林子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6吉林省地矿局区调大队.1973.1/20万《明月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7张允平等.1995.延边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专题研究报告).
- 8周晓东等.1999.1/5万《夹皮沟幅》、《桦甸县幅》、《二道甸子幅》等9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文稿接受日期:2006-01-02;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3-21。
- 1高银度等.1987.吉林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科研报告.
- 2刘大瞻等.1992.1/5万《金银别幅》、《杨树河子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1高银度等.1987.吉林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科研报告.
- 陈克强,汤加富主编.1995.构造地层单位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2.
- 陈孟莪.1993.对“清河镇动物群”和“昌图动物群”的质疑.地质科学,28(2):199—200.
- 陈跃军,彭玉鲸,路孝平,刘跃文.2002.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134—139.
- 陈跃军,路孝平,纪春华,乔国华.2003.吉林东部延边地区海沟—石人沟一带“槽—台”界线露头的发现及地质意义.地质论评,49(2):195—200.
- 洪作民.1994.华北地台北缘中晚元古代地壳运动.化工地质,(3):145—153.
-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1988.吉林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380.
-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1997.吉林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92—294.
- 刘效良,王东方.1990.华北地台北缘一个新的动物群——清河镇动物群.地质学报,64(2):170—183.
- 刘裕庆.1991.吉林海沟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规律研究.矿床地质,(2):131—141.
- 刘正宏,徐仲元,杨振升.1999a.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1):9—14.
- 刘正宏,程立人,徐仲元,郑长青.1999b.辽西阜新北部原建平群大理岩系中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世界地质,18(2):30—35.
- 刘正宏,刘雅琴,冯本智.2000.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0(2):110—114.
- 李勤,张江满.1993.冀北“清河镇动物群”质疑.中国区域地质,(4):364—370.
- 米祥玉.1983.吉林省桦甸县红旗沟地区侵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吉林地质,(3):1—13.
-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268.
-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6.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北京:地质出版社.1—150.
- 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1—59.
- 唐克东,颜竹筠,张允平,齐春民.1989.辽宁北部“辽河群”问题讨论.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19号:1—23.
- 唐守贤,宋振海.1986.色洛河群的地质特征及建群依据.吉林地质科技情报,(9):2—9.
- 王东方,刘全.1992.中朝陆台北侧大陆构造地质.北京:地震出版社.1—190.
- 王东方,陈从云,杨森.1990.早寒武世巨型化石带的发现及内蒙古地轴的解体.科学通报,(5):370—373.
- 王东方,陈从云,杨森,杨学增,张炯飞.1988.辽北早古生代清河镇群的建立及其重大地质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17号:1—23.
- 王乃文,郭宪璞,刘羽,1994.非史密斯地层学简介.地质论评,40(5):482,394.
- 殷鸿福,张洪涛,其和日格,于庆文,张克信,任家琪,古风宝.1999.关于“非史密斯地层”若干问题讨论.中国地质,(6):24—29.
- 张炯飞.1993.色洛河群的地质时代.吉林地质,12(1):51—52.
- 张允平.1993.华北陆台北缘东段“小壳化石”的研究.科学通报,38(17):1630—1631.
- 张允平.1994.清河镇动物群之否定.地质科学,29(2):175—185.
- 赵春荆,彭玉鲸,党增欣,张允平.1996.吉黑东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