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8, v.42(01) 39-5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湘西北龙山地区及邻区早-中奥陶世之交地层的沉积演化分析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EDIMENTARY VARIATIONS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LY TO MIDDLE ORDOVICIAN IN THE LONGSHAN AREA AND NEARBY REGIONS IN NORTHWESTERN HUNAN

黄乐清,刘伟,李泽泓

摘要(Abstract):

早-中奥陶世之交湘西北沉积地层中的岩性、古生物、地化和环境差异等资料反映了发生在上扬子地台东南缘海域生物相、沉积相和古地理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化。早奥陶世时研究区总体上为一受海平面变化、碳酸盐岩自旋回等因素控制的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其中,下奥陶统红花园组以台地边缘浅滩相为主,兼发育以瓶筐虫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点礁体。至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早期,受陆源物质注入影响,研究区形成了混积陆棚环境,沉积了大湾组富含陆源泥质的瘤状灰岩层。造成这两个阶段沉积差异显著的控制因素有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物源条件以及古地理环境等,而构造活动造成物源区的隆升剥蚀是主导该区沉积体系差异形成的直接因素。具体表现为:早-中奥陶世之交,由于受到来自南东方向的压应力作用,致使扬子克拉通内部基底下沉,台地迅速沉没;与此同时,台地边缘受挤压—反转,于张家界—吉首一带形成隆起,物源区古地理格局的改变进而迅速产生新的沉积体系。因此,区内碳酸盐台地演化与该时期前陆盆地阶段性演化的隆凹格局属性密不可分。此分析和认识为上扬子地台东南缘由伸展背景向挤压体制转变的平衡时间点提供了沉积学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沉积环境;古地理;古隆起;红花园组;大湾组;奥陶系;龙山地区;湘西北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510);; 湖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7JJ3139)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黄乐清,刘伟,李泽泓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8.01.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