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4, v.38(02) 208-21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江汉—洞庭盆地下更新统地层划分与对比——“白沙井砾石层”再研究
THE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PLEISTOCENE IN THE JIANGHAN-DONGTING BASIN:RESTUDY ON THE “BAISHANJING GRAVEL LAYER”

陈立德,邵长生

摘要(Abstract):

洞庭盆地周缘尤其是长沙一带"白沙井砾石层"和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分歧,由此产生了区内第四系更新统地层系统划分与对比的巨大差异。上世纪60年代以后,沈永欢、芮耀俊等将"白沙井砾石层"和"网纹红土"视为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的两个单元,并由此以阶地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将长沙一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砾石层和网纹红土分别建立了诸多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以其披覆的网纹红土为依据将其形成时代划为中更新世早期,并被广泛参考使用,由此造成了洞庭盆地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巨大困难。区域研究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周缘发育一系列下更新统冲积扇或坡麓堆积,并向盆地内部倾向,这些冲积扇或坡麓堆积理应成为区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长沙一带的砾石层是古湘江或其支流的冲积扇和在冲积扇基础上的辨状河流堆积,下游方向则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汨罗组);网纹红土是在"白沙井砾石层"沉积并经剥蚀之后的堆积物,二者不是同时形成的,白沙井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Q1),而上覆的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2)。以阶地分析方法研究江汉—洞庭盆地下更新统应予以摒弃,而以阶地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的"洞井铺组"、"新开铺组"和"白沙井组",造成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混乱,应予以废止。建议将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称之"常德组"和汨罗组(湖泊三角洲相),并将黄姑山组、陈家咀组、湖仙山组与下更新统汨罗组和"常德组"进行对比。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层可与江汉平原周缘的下更新统云池组和阳逻组对比,马王堆组则与善溪窑组对比。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网纹红土;冲积扇;地层划分和对比;白沙井砾石层;第四系;江汉盆地;洞庭盆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1212011140035)”资助

作者(Author): 陈立德,邵长生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4.02.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