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山区早泥盆世牙形刺的发现
熊剑飞
摘要(Abstract):
<正> 1976年,鲜思远将采自四川龙门山北川县甘溪区泥盆系的几块标本交笔者作微体化石研究,发现了牙形刺7属10种(包括1新种),牙形刺与腕足类共生。因此,对泥盆纪两大类型的对比提供新材料,而且对一些底栖生物古生态的研究也很有意义。由于本区地层已由万正权、陈源仁等详细叙述,不再重复,仅利用已有的组段名称列举所产牙形刺于后: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熊剑飞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3.02.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王成源,王志浩,1978:广西云南早、中泥盆世的牙形刺。华南泥盆系会议论文集,地质出版社。
- 王成源,1979:广西象州四排组的几种牙形刺。古生物学报,18卷4期。
- 王成源等,1979:广西不同相区下、中泥盆统的划分和对比。地层学杂志,3卷4期。
- 白顺良等,1979:广西泥盆纪牙形石、竹节石分带及对比。北京大学学报,79年1期。
- 陈源仁,1978: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系的几个地层问题。华南泥盆系会议论文集,地质出版社。
- 熊剑飞等,1980:华南泥盆纪南丹型地层及古生物(牙形刺部分)。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万正权,1981:介绍一个新的地层单位--二台子组。地层学杂志,5卷2期。
- Klapper, G. & Johnson, D. B., 1975: Sequence in Conodont genus Polygnathus in Lower Devonian at Lone Mountain, Nevada. Geol. et Palaeontol., 9.
- --, Ziegler, W. & Mashkova, T. V., 1978: Conodonts and correlation of Lower-Middle Devonian boundary beds in the Barrandian area of Czechoslovakia. Geol. et Palaontol.,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