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6, v.40(03) 234-25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鲁西南地区二叠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与古气候意义
PERMIAN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IN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张增奇,王启飞,张义江,季兴开,陈军,陈梅

摘要(Abstract):

对鲁西南地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中采取的岩芯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统计,发现了大量保存良好的孢粉化石,总计76属189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植物群演化的阶段性、主要属种的纵向分布规律和含量上的变化,建立了本区二叠纪的四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为:Ⅰ.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Florinites junior(VJ)组合;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CS)组合;Ⅲ.Patellisporites meishanensis-Torispora laevigatus(ML)组合;Ⅳ.Triquitrites-Anticapipollis tornatilis(Tt)组合。它们分别归于本区早二叠世早期的太原组中上部(组合Ⅰ),早二叠世中期的山西组(组合Ⅱ),早二叠世晚期的下石盒子组(组合Ⅲ)和晚二叠世早期的上石盒子组(组合Ⅳ)。简介了各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同期的孢粉组合的对比,并讨论了各孢粉组合所代表的古植被面貌和古气候环境。另外,太原组下部和本溪组由于化石稀少,且保存状况较差,不足以建立孢粉组合,有待今后再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生物地层;孢粉组合;煤田;二叠纪;鲁西南;华北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矿产资源调查成果综合集成与服务产品开发(山东矿产地质志)项目(12120114058001);; 山东省煤田地质及赋煤规律研究项目(鲁勘字(2009)040号);; 山东省曹县周菜园地区煤炭普查(续作)项目(鲁勘字(2011)50号)资助

作者(Author): 张增奇,王启飞,张义江,季兴开,陈军,陈梅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6.03.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