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深圳间“塘厦群”时代的新认识New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age of "Tangxia Group" between Dongguan and Shenzhen, Guangdong
陈丕基 ,张韦 ,郑淑英 ,沈炎彬
摘要(Abstract):
<正> 粤中广九铁路南段东莞樟木头至深圳特区沿线出露一套灰、灰绿、紫红色砂泥岩及页岩,谢家荣等(1928)名为李朗组,划归中及上侏罗统;广东省地质局区测队(1962)命名这套地层为“塘厦群”,划归下白垩统;后来,中南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4)和南颐等(1978)改称为中、上侏罗统百足山群;但宜昌地矿所等(1979)仍沿用广东区测队的意见,并进而认为“塘厦群”是粤中石鼓盆地的红层。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丕基 ,张韦 ,郑淑英 ,沈炎彬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6.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编写小组,1974: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地质出版社。
- 刘淑文,1982:中国早侏罗世Palaeolimnadiopseoidea超科叶肢介,古生物学报,21卷4期。
- 陈丕基、沈炎彬,1979:中国中、新生代叶肢介动物群及其在华南红层的分布。“华南中、新生代红层”。科学出版社。
- 张韦,1981:珠江三角洲百足山群的时代问题,地层学杂志,5卷1期。
-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等编,1979:中南地区白垩-第三纪岩相古地理。地质出版社。
- 谢家荣、冯景兰、张会若、李殿臣,1928:广东广九铁路沿线地质矿产。两广地质调查所临时报告,第7号。
- 1) 广东省地质局,1965:惠阳幅、宝安幅1:20万地质图及报告书。
- 2) 南颐等,广东地质科技,19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