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张八岭地区构造地层序列的建立与主要特征THE ESTABLISHMENT OF TECTON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ZHANGBALING AREA, CENTRAL ANHUI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吴跃东,侯明金,汤加富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张八岭地区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与对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采用了构造地层学思路与方法,重新厘定了全区由多期变形所形成的构造型式及其制约的构造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西冷组的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了与周岗组的接触界面性质,讨论了原北将军组的构造属性及可能的时代归属。
关键词(KeyWords): 为造地层序列;西冷(岩)组;北将军(岩)组;张八岭地区;安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资助
作者(Author): 吴跃东,侯明金,汤加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②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977. 1/20万《南京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③ 南京大学地质系,安徽地矿局312地质队.1978. 安徽省嘉山县附近地区震旦亚界张八岭组地层的划分及其细碧-石英角斑岩初步研究报告.
- ④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1995. 1/5万《张八岭、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⑤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4. 1/5万《施家集、东王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⑥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8. 1/5万《池河镇、藕塘镇、界牌集和管家坝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⑦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2000. 1/5万《明光市、石坝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⑧ 汤加富等.1999. 《张八岭地区变质地层序列与构造型式》专题研究报告.
- ①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4. 1/5万《施家集、东王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②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8. 1/5万《池河镇、藕塘镇、界牌集和管家坝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③ 《张八岭地区变质地层序列与构造型式》专题研究报告.
- ④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1994. 《大别山地区变质带特征形成机制与成矿作用》专题研究报告.
- ①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1994. 1/5万《施家集、东王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②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1995. 1/5万《张八岭、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①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1995. 1/5万《张八岭、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②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977. 1/20万《南京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③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1994. 《大别山地区变质带特征形成机制与成矿作用》专题研究报告.
-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5. 安徽省地层志 前寒武系分册.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34-35.
-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 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7-28,47.
- 汪迎平,阎永奎.1995. 皖东张八岭、珠龙地区西冷岩组微古植物群初步研究.火山地质与矿产,(4) :75-83.
- 汤加富.1997. 构造地层学研究与应用.中国区域地质,(2) (总57) :97-107.
-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1996. 安徽大别-张八岭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中国区域地质,(1) (总56) :1-8.
-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孙先如.1995. 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新的构造格局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安徽地质,(3) :1-12.
- 李应运,桑宝梁,郑进发.1980. 皖东张八岭细碧角斑岩若干特征.地质论评,26(5) :397-404.
- 张良田,夏木林,荆延仁.1989. 皖中张八岭高压变质带中皖元古代地层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鄂皖蓝片岩带地质专辑):123-132.
- 张鉴模.1958. 苏皖两省前震旦纪地层.科学通报,(4) :117-118.
- 张德宝,郭坤一,董茂兴.1995. 张八岭岩群的地质特征及其划分建议.火山地质与矿产,(4) :4-16.
- 房立民,杨振升,李勤,李声之,徐朝雷,徐有华,王国祯,郭洪方,汤加富,韩仲仁.1991. 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4-15,184-187.
- 荆延仁,梁万通,张树业,张良田.1991. 安徽省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北京:地质出版社.32-40,102-104.
- 荆延仁,汤加富,高天山,侯明金.1996. 安徽张八岭蓝片岩带的矿物分带.中国区域地质,(4) (总59) :289-294.
- 徐树桐,陆镜元,张维民,陈冠宝.1985. 皖东元古宙末之构造滑动.见:国际交流地质学论文集2. 北京:科学出版社.193-201.
- 徐嘉炜,刘德良,柴民理,刘世宽.1965,皖中张八岭一带前寒武纪岩系纪要.华东地质,(6) :35-50.
- 桑隆康.1991,木兰山-张八岭蓝片岩带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地球科学,16(4) :36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