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24, v.48(01) 100-10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石炭纪有孔虫Globivalvulina moderata的生物地层意义
THE BIO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IFEROUS FORAMINIFERA GLOBIVALVULINA MODERATA

盛青怡

摘要(Abstract):

石炭系巴什基尔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于1996年被确立在美国内华达州的Arrow Canyon剖面, 是以牙形刺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的首现为标志。该金钉子确立后, 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D. noduliferus的演化谱系存在争议, 作为浅水相对比标志的有孔虫需要进一步研究, 特别是在层型剖面的D.noduliferus首现层位之上约2.5 m出现的有孔虫Globivalvulina moderata能否作为石炭系中间界线的辅助生物标志?另外, Arrow Canyon剖面还存在沉积间断。本文通过研究华南安徽凤凰山剖面和贵州店子上剖面的双列虫和球瓣虫化石材料, 梳理了有孔虫Biseriella parva、Globivalvulina moderata和Globivalvulina bulloides的分类学定义, 并尝试探讨了Globivalvulina moderata的生物地层学意义。结果表明在密西西比亚纪晚期, G. moderata在古特提斯地区和北美的极地地区就已经出现, 之后在宾夕法尼亚亚纪早期该种出现在北美其他地区, 因而Globivalvulina moderata的首现是穿时的, 不宜作为石炭系中间界线的辅助生物标志。

关键词(KeyWords): 石炭系;有孔虫;谢尔普霍夫-巴什基尔阶界线;Globivalvulina moderata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93280、4170201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1102);;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2109)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盛青怡

DOI: 10.19839/j.cnki.dcxzz.2024.0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