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浑江煤田小营子组
武仁
摘要(Abstract):
<正> 小营子组发育在吉林省浑江煤田东段的松树镇向斜盆地中,分布在小营子、横道河、大安、马鹿沟一带(图1),1961年吉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219队根据勘探成果,并依据Cladophlebis of nebbensis,Czekanowkia rigida等少量植物化石,认为是早—中侏罗世地层。1965年姜香轩等对小营子组做了进一步研究,将小营子组划分为两段,下段为砂砾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武仁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7.03.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周志炎等,1980:从古植物学观点讨论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4) 。地质出版社
- 斯行健等,1963:中国植物化石第二册,中生代植物。科学出版社。
- 斯行健,1956:陕北中生代延长层植物群。中国古生物志,新甲种第五种。中国瓣鳃化石编写组,1976: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科学出版社。
- 朱国信、王五力、张武等,1980: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二)(双壳类、叶肢介、古植物部分)。地质出版社。
- 张武,1982:辽宁凌源晚三叠世植物化石。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辽宁科学出版社。
- 米家榕等,1977:吉林省浑江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及植物化石。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3期。
- 孙革,1979:准苏铁果属(Cycadocarpidium)在吉林汪清县晚三叠世地层发现。古生物学报,18卷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