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05, (S1) 467-489+649-650+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研究新进展
ADVANCES ON THE POTENTIAL GSSP FOR THE BASE OF MIDDLE ORDOVICIAN SERIES——HUANGHUACHANG SECTION

汪啸风,Stouge S.,陈孝红,李志宏,王传尚,Erdtmann B.-D.,曾庆銮,周志强,陈辉明,张淼,徐光洪

摘要(Abstract):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条件。建议以该剖面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的首现层位,作为划分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GSSP。所建议的GSSP交通方便,位于距宜昌市北北东22km的公路旁,地层出露完美无缺,界线生物层位于大湾组下段SHod-16层底部,距大湾组底部10.57m;界线上下发育了B.?triangu-laris的完整演化序列,并伴生有极好的Baltoniodus、Trapezognathus、Periodon和Microzarkodina等牙形石属种演化序列来作为佐证;界线之上0.2m所出现的世界广布的Microzarkodina abellum可作为划分此界线的辅助标志。界线生物层位于低位海侵序列之中,界线之下0.6m处所显示的从高位到低位的层序转换面和碳同位素最大偏移,与全球此时所发生低位事件密切相关,可作为识别该界线的物理和化学标志。所建议的界线生物层与笔石Azygograptus suecicus生物带上下组合之间的界线接近,与几丁虫Belonechitinacf.henryi生物带底界几乎一致,因此,所建议的界线易于在全球,无论浅水碳酸盐相、还是深水笔石相,识别和进行精确对比。同样的生物组合序列和层序及碳同位素异常亦在黄花场剖面之北5km的陈家河(即大坪)剖面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KeyWords): 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黄花场剖面,宜昌,湖北,牙形石,笔石,几丁虫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No.200113900072);;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No.40272020);; 全国地层委员会和德国科学交流中心(DAAD)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汪啸风,Stouge S.,陈孝红,李志宏,王传尚,Erdtmann B.-D.,曾庆銮,周志强,陈辉明,张淼,徐光洪

DOI: 10.19839/j.cnki.dcxzz.2005.s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