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山泥盆系北川桂溪—沙窝子剖面研究进展
侯鸿飞 ,万正权 ,唐德章 ,鲜思远
摘要(Abstract):
<正> 龙门山区涪江支流平通河两岸的北川桂溪—沙窝子村之间(图1)泥盆系剖面出露良好,全长约13km,厚度达4700m,地层连续,层序清楚,化石分带明显而稳定,是我国泥盆系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剖面研究历史悠久。解放后,为适应矿产普查和地质填图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56年乐森(王寻)从生物地层观点将龙门山泥盆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石英砂岩、甘溪组;中泥盆统养马坝组、观雾山石灰岩;上泥盆统沙窝子白云岩、茅坝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取自该剖面。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侯鸿飞 ,万正权 ,唐德章 ,鲜思远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5.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乐森(王寻),1956: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分层分带及其对比。地质学报,36卷4期。
- [2] 陈源仁,1978: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系的几个地层问题。华南泥盆系会议论文集。地质出版社。
- [3] 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主编,1978: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四川分册(一)。地质出版社。
- [4] 范影年,1980:四川西北部早石炭世地层及珊瑚化石。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九辑。地质出版社。
- [5] 万正权,1980:对四川龙门山北段泥盆系原甘溪组的新认识及中、下泥盆统界线。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九辑。地质出版社。
- [6] 万正权,1981:介绍一个新的地层单位--二台子组。地层学杂志,5卷2期。
- [7] 万正权,1983:四川龙门山泥盆系研究进展与金宝石组的建立。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刊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4期。
- [8] 刘宝珺,1980: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