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皖地区的龙潭组The Lungtan (Longtan) Formation in the Jiangsu Zhejiang Anhui area
王文耀
摘要(Abstract):
<正> 龙潭组原称“龙潭煤系”,由刘季辰、赵汝钧(1924)于南京龙潭创名。煤系“厚自80—110公尺,煤层仅只一层,在苏境内,其厚度不一,最厚者仅四、五尺许,延长不广,少远即减薄……。煤系中岩层,仅砂岩与页岩相间而生,煤层在全系中上之部,其上有不纯石灰岩一薄层,极富动物化石,属二叠纪。”这是有关龙潭组的最早论述。当时认为其下伏地层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文耀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3.03.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边兆祥,1940:安徽宣城水东煤田的几个问题。地质论评,5(4) 。
- 王文耀,1988:苏皖地区的孤峰组。地层学杂志,12(1) 。
- 叶良辅、李捷,1924: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地质汇报,6号。
- 安徽区调队,1987:安徽地层志二叠系分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 安徽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安徽省分册。地质出版社。
- 朱森、刘祖彝,1930:皖南贵池地质考查记略。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总报告。
- 刘季辰、赵汝钧,1924:江苏地质志。地质专报,甲种第四号。
- 李四光、朱森,1932:南京龙潭地质指南。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 李毓尧、李捷、朱森,1935:宁镇山脉地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1号。
- 冯增昭等,1991: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地质出版社。
- 毕德昌,1979:华东地区地层概要及其研究现状。华东地质,地层占生物专辑,4。
-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4: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 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江苏省及上海市分册。地质出版社。
- 江苏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一分队,1976: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0000无锡幅、苏州幅。地质出版社。
- 陈华成、吴其切等,1989:长江中下游地层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陆彦邦、周永祥等,1991:华东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矿产。地质出版社。
- 张守信,1989:理论地层学。科学出版社。
- 胡世忠,1962:对苏南二叠纪地层划分及龙潭组下界的新认识。中国地质学会1962年会论文摘要汇编,地质出版社。
- 胡世忠,1979:关于龙潭组下界及东吴运动位置等问题的商榷。地层学杂志,3(4) 。
- 唐国华,1980:论浙北的龙潭组与堰桥组界线的划分。地层学杂志,4(3) 。
- 郭佩霞、胡福仁 等,1987:安徽铜陵地区的大隆组。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集刊,8卷1号。
- 盛金章,1962:中国的二叠系。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科学出版社。
- 盛金章、李星学,1974:近年来中国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5号。
- 盛金章、金玉玕等,1982:中国二叠系对比表及说明书,中国各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科学出版社。
- 詹立培、陈毓龄等,1982:中国的二叠系,中国地层概论。地质出版社。
- 1) 江苏南部地区龙潭煤系沉积特征、构造体系划分与煤系、煤层分布关系研究报告。
- 2) 王文耀、李金生,1985:下扬子地区下二叠统沉积相及生储油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