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0, v.34(03) 254-26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PRECAMBRIAN GEOCHRONOLOGY AND STRATIGRAPHY IN THE WUYISHAN AREA,SOUTH CHINA

徐先兵,张岳桥,舒良树,贾东,王瑞瑞,许怀智

摘要(Abstract):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范围大,目前对该地层的形成时代还存在着不同意见。新获得的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的4个锆石La-ICPMS U-Pb年龄数据,指示万全群的黄潭组和杜潭组分别形成于746.0±6.2Ma和825±18Ma,马面山群东岩组形成于818±14Ma,麻源群大金山组的形成时间晚于879Ma。通过岩性与形成时代对比,认为武夷山地区新元古界的形成时间可以划分为三期,早期由麻源群大金山组和马面山群龙北溪组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构成,形成时限为879—825Ma;中期包括麻源群南山组、马面山群东岩组和大岭组万全群和龙泉群,以及交溪组、迪口组和桃溪组下段,以火山岩—沉积岩系列为主,可以进一步分为两期,即825—800Ma和751—728Ma;晚期由原"天井坪组"主体、桃溪组上段以及楼子坝群下部的沉积岩组成,形成时限为620—542Ma。根据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的构造变形记录,前寒武纪地层主要记录了3期构造事件,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900—860Ma)的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新元古代末期(728—620Ma)的挤压构造事件以及加里东运动。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前寒武纪地层;构造;锆石La-ICPMSU-Pb;新元古代;华南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No.40634022);;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No.Sino Probe-08)共同资助的成果

作者(Author): 徐先兵,张岳桥,舒良树,贾东,王瑞瑞,许怀智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0.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