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3, v.37(03) 275-28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江苏丰参一井泰州组孢粉资料及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THE TAIZHOU FORMATION OF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WITH DISCUSSION ON THE K-Pg BOUNDARY

刘耕武,陈丕基,曹美珍

摘要(Abstract):

江苏北部丰参一井泰州组孢粉植物群可以分为上下两个组合,暂时借用宋之琛等(1981)提出的组合名称来命名当前的组合:上部组合命名为Ulmipollenites-Podocarpidites-Jianghanpollis组合,以榆科和松科花粉高含量为特征;下部组合命名为Classopolis-Exesi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组合,含丰富的克拉梭粉属(Classopollis)、隐孔粉属(Exesipollenites)、希指蕨孢属(Schizaeoisporites)、凤尾蕨孢属(Pterisosporites)等常见于白垩纪的孢粉类型。考虑到下部组合的上部时代属于晚白垩世晚期,而上部组合既有少许Paraalnipollenite,Momipites等出现,也有个别江苏粉、江汉粉等存在,时代上难以排除晚白垩世晚期的可能。在丰参一井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具体位置也难以确定,虽然我们倾向将界线置于2774m,但根据目前资料,井深2815m,2747m,或者甚至2716m上下都有可能。在丰参一井既没有发现可以和北美西部相应层位直接对比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附近的孢粉组合,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孢子高含量组合的层位,因此也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沉积。由于丰参一井的采样密度比较低,也不能轻易排除因为采样密度不够而遗漏了界线沉积的可能性。江苏北部不属于真正的鹰粉区,不宜和我国东北以及北美西部进行直接对比,其界线附近的孢粉植物群面貌和演变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KeyWords): 生物地层;孢粉植物群;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泰州组;白垩纪;江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1212011120145);; 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 刘耕武,陈丕基,曹美珍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3.03.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