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9, v.43(02) 198-20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全球泥盆纪生物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EVOLUTION OF DEVONIAN REEF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黄家园,梁昆,王玉珏,郄文昆

摘要(Abstract):

泥盆纪是地史时期海洋生物迅速演化的时期之一,以发育显生宙以来地球上最大规模生物礁生态系统及其彻底崩溃为重要特征。泥盆纪的生物礁经历了吉维特—弗拉期和法门期的繁盛,造礁生物分别以珊瑚-层孔虫和菌藻类为主导;在吉维特中晚期、弗拉—法门期(F/F)之交和泥盆纪—石炭纪(D/C)之交,则遭受多次生物灭绝事件的打击,随后在石炭纪的杜内早—中期生物礁基本消失,而后生动物礁直到13 Myr之后(维宪期)才再次出现。通过最新的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发现,中泥盆世海水表层温度适宜、大陆风化程度较低。因此,全球后生动物礁规模空前,异常繁盛;而晚泥盆世海水表层温度及大陆风化程度较高,导致法门期后生动物礁衰落,而菌藻类生物礁繁盛。通过灭绝事件的详细研究表明,Taghanic事件中海平面的快速上升、温度的急剧升高造成珊瑚和层孔虫消失,后生动物礁数量大幅减少; Kellwasser事件中的温度突变、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以及缺氧等因素则引发了后生动物礁彻底崩溃;而Hangenberg事件中短暂复苏的后生动物礁受温度降低和海平面下降的影响而最终消失。因此,在众多影响泥盆纪生物礁发育的因素中,全球性的温度和海平面变化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泥盆纪;生物礁;温度变化;海平面波动;生物灭绝事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B26000000;XDB18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004);; 科技部基础性专项项目(2013FY11100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黄家园,梁昆,王玉珏,郄文昆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9.02.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