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3, v.37(03) 336-34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黏土的成因研究——以赣州盆地为例
RESEARCH ON THE QUATERNARY RED CLAY OF SOUTHER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GANZHOU BASIN

熊平生,罗文

摘要(Abstract):

野外调查发现赣州盆地第四纪红黏土中含有少量棱角分明的石砾,呈断续条带状分布,坡积、洪积特征明显。对赣州三个第四纪红黏土剖面样品的粒度分析的结果表明,粗粉砂(10~50μm)平均含量分别为29.14%,30.80%,38.15%,风尘粒级组含量不突出均小于40%,黏粒和粉砂粒含量较高,反映后期风化作用较强。运用X衍射技术对黄金(HJ)剖面第四纪红黏土和下伏风化碎屑物、砂页岩样品分别进行测试发现,第四纪红黏土样与下伏风化碎屑物、砂页岩样图谱相差较远,矿物成分含量也不相同。此外,对黄金(HJ)第四纪红黏土剖面的孢粉分析发现,该剖面样品中发现了一些水生草本花粉和喜湿润环境的蕨类孢子。综上测试与分析,我们推测,赣州盆地第四纪红黏土系高处古土壤和古风化壳被流水冲刷而下在地势低洼处沉积而成,后来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至今沿着河流分布在100~200m左右的坡岗丘陵上,后期经历了较强的风化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粒度分析;孢粉分析;中国南方;红黏土;第四纪;赣州盆地;江西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No.2010JD40);; 衡阳师范学院人才引进启动项目(No.12B41);;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2008C010)资助

作者(Author): 熊平生,罗文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3.03.012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