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旦系、青白口系新见A new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Sinian and Qingbaikou Series of China
张丕孚
摘要(Abstract):
<正> 青白口系在天津蓟县出露,下与蓟县系呈不整合接触,上与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震旦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震旦系在峡东地区出露,下与黄陵花岗岩呈沉积不整合接触,与青白口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也就是说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没有衔接剖面控制,因而将震旦系叠置于青白口系之上是缺少衔接剖面基本的地质依据。笔者认为辽南及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可以解决二者的关系。由于人们对辽南及苏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丕孚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0.03.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常绍泉,1980,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清和等,1980,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和对比。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晋镳等,1980,蓟县震旦亚界的研究。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赵自强等,1980,湖北峡东震旦系。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徐学思、王学孟,1982,淮河系建立一中上元古界层序讨论。中国区域地质,第1期。
- 赵宗溥,1982,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地质科学,第1期。
- 林蔚兴等,1984,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研究。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10号。
- 汪贵翔等,1984,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安徽科学技术山版社。
- 张丕孚,1981,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的厘定。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4期。
- 陈孟莪、张丕孚等,1982,辽宁复县震旦系高家屯组皱节虫化石的发现。地质科学,第3期。
- 张丕孚,1983,燕、辽、吉、苏皖北部的震旦系。河北地质学院学报,第3期。
- 张丕孚,1985,关于辽南系、淮河系建立的讨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第1期。
- 张丕孚,1985,关于辽南及苏皖地区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第11号。
- 刁乃昌、张丕孚,1986,关于辽南“长岭子组”、钓鱼台组两个同位素年龄应用的商榷。科学通报,第13期。
- 姚仲伯、张世恩,1983,徐淮地区上前寒武系的对比。地层学杂志,7卷2期。
- 张丕孚,1988,震旦系在北方的一个完整剖面。地层学杂志,12卷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