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00, (S1) 359-36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华北与扬子地台晚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早期层序地层对比及海平面升降事件
Sequenc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Eustatic Events from Latest Cambrian to Early Early Ordovician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latforms

张俊明,王海峰,李国祥

摘要(Abstract):

华北地台北部、东北部冶里组至亮甲山组下部 (相当于牙形类 Fryxellodontus inornatus亚带底至 Scalpel-lodus tersus带 )和扬子地台中部雾渡河组上部至分乡组均可分为 4个正层序。C.proavus带至 C.angulatus带下部碳酸盐岩δ1 3C值与澳大利亚黑山、美国 L awson Cove和哈萨克斯坦 Batyrbay剖面同期地层一样出现 3次同步性上升、下降旋回性变化 ,可作为洲际之间寒武系 -奥陶系界线地层对比的工具之一。根据牙形类、笔石等生物地层和碳同位素化学地层 ,华北与扬子地台之间 4个三级层序在时限上相互可对比。从晚寒武世末至早奥陶世早期(Fryxellodontus inornatus亚带底至 Paltodusdeltifer带 )期间发生了 6次海平面升降事件 :1)晚寒武世末期凤山组与冶里组之间和雾渡河组上部 (C.proavus带下部 )的升降事件 (相当于美国 L ange Ranch升降事件 ) ;  2 )冶里组一段与二段和雾渡河组与西陵峡组之间 (C.proavus带与 C.intermedius带之间 )的升降事件 ;  3)扬子地台西陵峡组上部海退事件 (相当于澳大利亚 Aceroceras海退事件 ) ;  4)西陵峡组与南津关组之间 (C.lindstromi带与 C.an-gulatus带之间 )升降事件 ,相当于澳大利亚黑山升降事件 (BMEE) ;  5 )冶里组二段与三段和南津关组与分乡组之间升降事件 ,Ps

关键词(KeyWords): 层序地层;碳同位素化学地层;海平面升降事件;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华北、扬子地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495 0 2 0 2 0与 No. 49772 0 87)

作者(Author): 张俊明,王海峰,李国祥

DOI: 10.19839/j.cnki.dcxzz.2000.s1.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