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丰广丰群微古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Discovery of the micropalaeobotanic flora from the Guangfeng Group in Guangfeng, Jiangxi and its significance
张利民 ,阎永奎 ,阎玉忠
摘要(Abstract):
<正> 江西省广丰一带在中元古代地槽型双桥山群之上和震旦纪地台型志棠组之下发育一套沉积-火山岩过渡型建造,厚达4000余米。赣东北地质大队、江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及华东地质学院等单位进行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但这套地层从未发现生物化石,故其时代归属和划分各家认识不一。近年来,笔者在这套地层的下部和上部的沉积岩层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利民 ,阎永奎 ,阎玉忠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1.04.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赣东北地质大队,1977:赣东北东部地区震旦系地层划分的初步意见。
- 1) 马新华,1980:初论华南晚元古代中、晚期红层。
- 2) 余达淦等,1986:德兴-弋阳-广丰地区晚元古代早期裂谷建造及其地层层序讨论。
- 3) 管太阳,1989:赣东北-浙西晚元古代坳拉槽及Cu、U 成矿远景探讨(硕士论文)。
- 1) 赣东北地质大队,1977:赣东北东部地区震旦系地层划分的初步意见。
- 1) 阎永奎、蒋传仁等,1987:浙赣皖南地区震旦系研究。
- 尹崇玉,1985:安徽淮南地区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12辑。
- 王东方等,1988:对震旦系辽南群的再认识。地质论评,第34卷,第3期。
- 马国干等,1984:华南地区震旦系时限范围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8号。
-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 邢裕盛、刘桂芝,1973:燕辽地区震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第1期。
- 邢裕盛等,1985:中国晚前寒武纪古生物。地质出版社。
- 刘鸿允,1983:前寒武系的划分--中国南方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前寒武纪论文集,地质出版社。
- 《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协作组,1984: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晋镳等,1980:蓟县震旦亚界的研究。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清和等,1980: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和对比。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阎永奎,1982:安徽凤阳地区震旦亚界刘老碑组的微古植物群。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3卷,第3号。
- 常绍泉,1980: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曹瑞骥等,1982:中国前寒武系的分层和对比。中国各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科学出版社。
- Schopf, J. W., 1968: Microflora of the Bitter spring Formation late Precambrian central Australia. J. Paleont. Vol. 42, no. 3.
- ~~1974: 6--10.
- ~~1979: 129--136.
- ~~1966:
- ~~1976: 10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