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汤山“白垩纪古溶洞岩层”的年代和成因新认识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ETACEOUS RED BEDS’FROM TANGSHAN CALABASH CAVE, NANJING
许汉奎,李越
摘要(Abstract):
一些研究者将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形成时代上溯到了白垩纪 ,认为洞内所见的红色、黄色岩层可与宁镇地区白垩纪的地层单元 ,如赤山组、葛村组或浦口组对比 ,是与赤山组同期异相的洞穴沉积物。通过对这套岩层在洞内外的产出状况、与围岩接触关系的进一步观察 ,并结合岩石学微相、重矿物、硼当量以及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 ,它们的时代应是奥陶纪 ,由于受燕山期的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与汤山一带常见的奥陶纪地层在产状和岩性上有所差别 ,蚀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局部较深的蚀变作用使原岩铁化或硅化
关键词(KeyWords): 古溶洞岩层;奥陶系;白垩系;年代和成因;葫芦洞;汤山;南京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基金;; 国家基金委特殊学科点人材培养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Author): 许汉奎,李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9.宁镇山脉地质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505.
- 张永康,张 健,鞠骥勤.1985.宁镇山脉徐—金逆掩断裂前缘同生滑塌角砾岩的初步认识.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6(3):42—50.
- 张兆干,张道新,俞锦标,杨剑明,王 祥,王永翼.1996.南京汤山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见:南京市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汤山考古发掘队.南京人化石地点.北京:文物出版社.259—285.
- 张茂恒,周春林,尚晓春.2001.南京汤山猿人洞穴的形成及发育过程.江苏地质,25(1):23—26.
- 翁世,王文广.1981.长江下游构造作用与岩浆作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2(3):1—70.
- 薛 虎,施华生,徐国泉.1985.宁镇山脉的推覆构造与褶皱.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6(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