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02, (03) 216-22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南京汤山“白垩纪古溶洞岩层”的年代和成因新认识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ETACEOUS RED BEDS’FROM TANGSHAN CALABASH CAVE, NANJING

许汉奎,李越

摘要(Abstract):

一些研究者将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形成时代上溯到了白垩纪 ,认为洞内所见的红色、黄色岩层可与宁镇地区白垩纪的地层单元 ,如赤山组、葛村组或浦口组对比 ,是与赤山组同期异相的洞穴沉积物。通过对这套岩层在洞内外的产出状况、与围岩接触关系的进一步观察 ,并结合岩石学微相、重矿物、硼当量以及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 ,它们的时代应是奥陶纪 ,由于受燕山期的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与汤山一带常见的奥陶纪地层在产状和岩性上有所差别 ,蚀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局部较深的蚀变作用使原岩铁化或硅化

关键词(KeyWords): 古溶洞岩层;奥陶系;白垩系;年代和成因;葫芦洞;汤山;南京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基金;; 国家基金委特殊学科点人材培养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Author): 许汉奎,李越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