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5, v.39(01) 74-8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南雄盆地上湖组坪岭段的时代探讨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AGE OF THE PINGLING MEMBER OF SHANGHU FORMATION IN THE NANXIONG BASIN,GUANGDONG PROVINCE

张显球,李罡

摘要(Abstract):

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厘定上湖组的底界,上湖组下部的坪岭段厚89~140m,富产龟鳖类、鳄类、蜥蜴类、恐龙、恐龙蛋、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化石见于坪岭槽探剖面、高田村、南雄新城区、枫门坳西南等4个地点的坪岭段下部,计有Tyranosaurus sp.,Tarbosaurus sp.,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等;恐龙蛋见于鹅颈岭、武台岗、南雄新城区、枫门坳、南雄烟厂采石厂等5个地点的坪岭段下部及枫门坳龟山附近坪岭段的中上部;阶齿兽等哺乳类化石见于修仁、枫门坳、武台岗、坪岭槽探剖面、鹅颈岭等5个剖面上,在坪岭槽探剖面坪岭段下部开始出现,中上部逐渐增多,至下惠段开始大量出现。坪岭段既有白垩纪常见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也有被认为属古新统标准化石的阶齿兽动物群,且两者混生互为消长,前者富集于坪岭段下部,中上部仅见于个别地点;后者在坪岭段自下而上逐渐增多。坪岭段的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腹足类、双壳类)、微体化石(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口盖)一致,都具有中、新生代或白垩纪-古近纪混生过渡性质,并与下伏南雄群的关系更密切、古老色彩浓厚、继承性明显,生物群的总貌反映坪岭段的时代应属晚白垩世最晚期而非古新世。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学;脊椎动物化石;上湖组;坪岭段;晚白垩世;南雄盆地;广东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No.2012CB82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72010)资助

作者(Author): 张显球,李罡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5.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