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10, v.34(01) 97-10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DELTA DEPOSITS IN THE SHANXI AND SHANGSHIHEZI FORM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陈安清,陈洪德,向芳,侯中健,林良彪,徐胜林

摘要(Abstract):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综合野外露头和钻井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特征,分析了鄂尔多斯晚古生代陆内坳陷盆地3个演化阶段沉积充填的差异性,认为盆地形成阶段以大型辫状河潮控三角洲向陆相曲流河三角洲转化为特征;发展阶段以大型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向陆相曲流河三角洲转化为特征;成熟阶段以发育陆相网结河三角洲为特征,建立了3种适合研究区储集砂体预测和评价的"大平原,小前缘"三角洲模式,提出辫状河三角洲或曲流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形成了粒度较粗、规模较大、厚度较稳定的有利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砂体,是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最有利相带,网结河三角洲和浅湖沉积了大量泥岩可作为盖层,加上太原组和山西组的聚煤作用,共同形成了该地区的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

关键词(KeyWords): 岩相古地理;三角洲;沉积演化;山西组;石盒子组;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0739901);;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No.2008ZX05002-001)资助

作者(Author): 陈安清,陈洪德,向芳,侯中健,林良彪,徐胜林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0.01.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