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山组地层问题初议Preliminary opinion of the strata of the Tianbaoshan Formation
吴根耀
摘要(Abstract):
<正> 川西地区天宝山组一名的广泛使用是在1:20万西昌幅区测(1966)以后,四川省地层表称其“主要分布于会理城附近,会理顺河、天宝山、岔河及德昌乐跃一带;会东拖落村亦有出露。……北厚南薄,岩相变化较大,难于对比。”本文在四川省地层表定义的天宝山组为前震旦系最高层位(假整合覆于凤山营组之上,角度不整合伏于苏雄组之下)的基础上讨论天宝山组及相应地层的分布,自南至北分述如下(图1):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根耀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6.03.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秦戎生、常林理、周国富、廖光宇,1980:西南地质科技情报,第3期。
- 1) 刘鸿允、戚中林,1982:据Rb-Sr年龄新资料论震旦系年表。
- 2) 陕西省地质局区调队综合分队地层组,1979:秦岭区测,第2期。
- 四川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编著,1978: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四川省分册。地质出版社。
- 云南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编著,1978: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云南省分册。地质出版社。
- 吴根耀,1983:会理-东川裂堑的发育及形成机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著,1981届硕士学位论文集。北京科技出版社。
- 朱玉书,1982:川西小相岭早震旦世火山岩地层划分及喷发环境的探讨。地质学杂志,6卷2期。
- H.D.赫德伯格主编,1979:国际地层指南,地层的划分、术语和程序(中译本)。科学出版社。
- 刘鸿允、熊家镛,蔡忠柏等,1983:云南东部下震旦统地层复议--牛头山区下震旦统层序的确立。地质科学,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