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20, v.44(02) 163-17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威远—自贡地区五峰期—龙马溪期古地形及其对页岩储层品质的控制
PALEOTOPOGRAPHY OF WEIYUAN–ZIGONG AREA IN WUFENGIAN–LUNGMACHIAN STAGES(ORDOVICIAN–SILURIAN TRANSI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HALE GAS RESERVOIR

施振生,王红岩,林长木,孙莎莎,金惠,郝翠果,陈胜,张蓉

摘要(Abstract):

古地形影响着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储层品质和含气性。综合研究威远—自贡地区582.57km~2三维地震全覆盖、多轮二维、11口井及4根岩芯资料表明,该地区WF1—LM4笔石带发育时期的古地形为"一缓坡、一鼻隆、一台地、一中心"分布格局。缓坡位于自203井—威202井—威201井一线,为川中古隆起的水下自然延伸,地形坡度小,地层厚度相对较薄;鼻隆位于威203井—威205井—内江地区,与川中古隆起相连,地形坡降相对较小,形态上为鼻状;台地分布于邓探1井—富顺地区,隆起幅度相对较小;沉积中心位于威远—自贡—威206井区,水深较大,水体还原性较强。WF1—LM1带发育期,威远小型鼻隆分布于威204井—威206井之间,五峰期分布面积63 km~2, LM1带分布面积45 km~2; LM2—LM4带发育期,鼻隆分布于威202井区,面积仅29 km~2。古地形差异表现在页岩厚度、地震反射特征和笔石带等方面。沉积中心区地层厚度最大,由沉积中心向两侧上超尖灭,笔石带减少或缺失。古地形差异造成页岩储层厚度、品质及含气性等差异,沉积中心区页岩储层最厚、TOC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孔隙度及含气量均最高,单井测试产量大于15万方/天。综合地层厚度和储层品质,本研究认为沉积中心区是Ⅰ类有利开发区,斜坡区是Ⅱ类有利开发区,鼻隆区是Ⅲ类页岩气开发区。

关键词(KeyWords): 四川盆地;威远—自贡地区;古地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层划分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07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5-001)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施振生,王红岩,林长木,孙莎莎,金惠,郝翠果,陈胜,张蓉

DOI: 10.19839/j.cnki.dcxzz.2020.0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