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上第三系划分和孢粉序列Division of the Upper Tertiary of the Huaibei plain and sporo pollen sequence
于振江 ,黄多成
摘要(Abstract):
<正> 安徽省淮北平原在埋深约100—150 m处广泛分布着半成岩和未成岩的以棕红、灰绿色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张可迁(1962)将其归属于早更新世,与苏北的下草湾组对比。于振江(1990)根据孢粉和植物化石等创建了固镇组和辛集组,时代属中新世。最近,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于振江 ,黄多成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3.03.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卫奇等,1989:泥河湾研究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
- 于振江,1990:安徽淮北平原东部地区上第三系的划分及时代讨论。地层学杂志,14(1)
- 于振江,1993:安徽省淮北平原西部太和组和常胜沟组的时代讨论。地层学杂志,17(2) 。
- 刘耕武,1988:我国北方晚第三纪孢粉序列。古生物学报,27(1) 。
- 邱占祥、邱铸鼎,1990:中国晚第三纪地方哺乳动物群的排序及其分期。地层学杂志,14(4) 。
- 邱占祥等,1987:中国的三趾马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总号第175册,新丙种第25号。
- 张可迁,1962:试论安徽淮北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地质结构问题。中国地质,第六期。
- 李传夔等,1984:中国陆相新第三系的初步划分与对比。古脊椎动物学报,22(3) 。
- 陈茅南等,1988:泥河湾层的研究。海洋出版社。
- 郑亚惠、张树维,1986:安徽灭长T103孔早中新世孢粉组合。微体古生物学报,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