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盆地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及其演化The Early and Middle Triassic palaeogeography of lower Yangtze Basin and its evolution
王文彬 ,刘泽均
摘要(Abstract):
<正> 下扬子盆地在早、中三叠世,古地理位置处于华北古陆与江南海隆之间,为一温暖清洁的陆表海,沉积了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物。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灰泥灰岩、粒泥灰岩、颗粒灰岩、准同生白云岩以及泥、页岩等。 据殷鸿福(1986)资料,华北地台及扬子地台在晚二叠世的古纬度分别为9.8°N及1.7°N。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它们先后拼合于西伯利亚及华北,有一定的向北位移,仍在热带圈内。早、中三叠世动植物群分析表明:华夏特提斯区(包括扬子省)早三叠世早期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文彬 ,刘泽均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2.04.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陆彦邦等,1980:安徽省沿江青龙群沉积特征,成盐条件和找钾方向的初步研究。
- 王文彬,1990: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及其特征。地层学杂志,14(2) 。
- 刘宝珺、曾允孚主编,1986: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 刘泽均、王文彬,1990:下扬子区下三叠统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地层学杂志,14(3) 。
- 汪贵翔,1984:安徽海相三叠系。安徽科技出版社。
- 杨遵仪等,1983:南祁连山三叠系。地质出版社。
- 张国栋等,1989:早中三叠世下扬子海沉积盆地研究。地质学报,63(2) 。
- 殷鸿福,1986:中国三叠纪古生物地理区系,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J.D.米利曼,1978,海洋碳酸盐。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碳酸盐研究组译。地质出版社。
- Allen J. R. L., 1967; Depth indicator of clastic sequence. Marine Geology, 6, 429-446.
- Epstein, S., Buchsbaum, R., Lowenstam, H. A. and Urey, H. C., 1953; Revised carbonatewater isotopic temperature scale. Bull. Geol. Soc. Am., 64; 1315-1326.
- Seilacher. A., 1967: 8athymetry of trace fossils, Mar. Geol.,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