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顶部ZKA4钻孔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古气候意义GRAIN-SIZE ANALYSIS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BOREHOLE ZKA4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 AND PALEOCLIMATE IMPLICATIONS
马雪,于俊杰,蒋仁,张宗言,劳金秀,赵玲,魏乃颐
摘要(Abstract):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ZKA4钻孔第四纪地层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分析,结合年代学、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孢粉以及有孔虫数据,对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ZKA4钻孔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有孔虫以及粒度特征进行分析,ZKA4孔主要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以及河口湾相,钻孔从底至顶依次为河流-冲积扇-河流-冲积扇-河流-河口湾-河流沉积。粒度参数以及典型孢粉组合在钻孔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ZKA4孔在13.71~12.48ka(46~42m)之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为急剧升温过程中的一次快速降温变冷的气候事件,这是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对新仙女木事件的响应,持续时间约为1230年。
关键词(KeyWords): 岩石地层;粒度;新仙女木期;第四纪;钻孔ZKA4;江都;长江三角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研究(1212011120173)”,“江苏1/5万《扬中市、江都市、谏壁镇、泰州市幅》区调”项目(1212010781020)资助
作者(Author): 马雪,于俊杰,蒋仁,张宗言,劳金秀,赵玲,魏乃颐
DOI: 10.19839/j.cnki.dcxzz.2015.04.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曹伯勋.1995.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0-12.
- 陈报章,李从先,业治铮.1991.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黏土层”的讨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1(2):37-46.
- 邓兵,吴国瑄,李从先.1999.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古土壤层及其古气候记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3):29-37.
- 杜磊,易朝路,潘少明.2004.长江下游巢湖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1):101104.
- 管后春,李运怀,刘正茹.2009.合肥市滨湖新区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安徽地质,19(2):91-95.
- 黄湘通,郑洪波,杨守业等.2008.长江三角洲DY03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6):87-93.
- 姜在兴.2003.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71-87.
- 李从先,陈庆强,范代读等.1999.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古地理学报,1(4):12-25.
- 李从先,闵秋宝,孙和平.1986.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地层和海侵.科学通报,31(21):1650-1653.
- 李从先,闵秋宝.1981.全新世长江三角洲顶部的海进时间和海面位置.同济大学学报,3:104-108.
- 李从先,王靖泰,许世远等.1980.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进海退层序.地质科学,(4):322-330.
- 林春明,黄志城,朱嗣昭等.1999.杭州湾沿岸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地质学报,73(2):120-130.
- 刘宝珺.1980.沉积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309-313.
- 刘耕年,崔之久.1997.南极长城站区松散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冰川冻土,19(1):30-38.
- 刘嘉麒,倪云燕,储国强.2001.第四纪的主要气候事件.第四纪研究,21(3):239-248.
- 罗传秀,潘安定,施汝权.2005.珠江三角洲江村ZK2钻孔沉积物粒度的环境意义.地层学杂志,29(增刊):631-634.
- 吕连清,方小敏,鹿化煜等.2004.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科学通报,49(11):1091-1098.
- 缪卫东,李世杰,王润华.2008.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揭示地层和古地磁特征.中国地质,35(3):489-495.
- 舒军武,王伟铭,陈晔.2008.太湖平原西北部全新世古河道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地层学杂志,32(2):146-152.
- 覃军干,吴国瑄,郑洪波等.2007.长江三角洲末次盛冰期的气候波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7(6):71-75.
- 王靖泰,汪品先.1980.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地理学报,35(4):299-312.
- 王强,李从先.2009.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第四系层序类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9(4):39-51.
- 王强,田国强.1999.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的新构造背景.地质力学学报,5(4):41-48.
- 王扬扬,范代读.2013.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沉积物源特征及其对季风气候变化的响应.古地理学报,15(6):853-863.
- 王张华,丘金波,冉莉华等.2004.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晚更新世年代地层和海水进退.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4(4):1-8.
- 韦桃源,陈中原,魏子新等.2006.长江河口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26(3):397-405.
- 韦一,韩芳,魏乃颐等.2011.江苏江都市大桥镇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地质科技情报,30(3):41-47.
- 魏乃颐,杨献忠,于俊杰等.2010.长江三角洲顶部冰后期地层的沉积特征.资源调查与环境,31(2):79-86.
- 吴标云,李从先.1987.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北京:海洋出版社.13-36.
- 杨献忠,魏乃颐,马雪等.2010a.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冰后期古河谷沉积特征及其沉积中心的变迁.资源调查与环境,31(3):176-184.
- 杨献忠,魏乃颐,王强等.2010b.长江三角洲镇江—江都河段古河谷沉积特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0(5):11-18.
- 伊海生,张小青,朱迎堂.2006.青藏高原中部湖泊岩芯记录的第四纪湖平面变化及气候意义.地学前缘,13(5):300-307.
- 张玉兰.2005.长江三角洲前缘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与环境研究.海洋学报,27(4):83-87.
- 张宗言,于俊杰,蒋仁等.2014.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ZKA4钻孔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环境变化研究.微体古生物学报,31(1):64-74.
- 赵宝成,王张华,李晓.2007.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古河谷充填沉积物特征及古地理意义.古地理学报,9(2):217-226.
- Bond G,Showers Wet al.1997.A pervasive millennial-scale cycle\sin North Atlantic Holocene and glacial climates.Science,278:1257-1266.
- Visher G S.1969.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39(3):107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