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24, v.48(02) 115-12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贵州印江三合场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研究:兼论黔东北—渝东—湘西地区小溪组分布和第三套红层特征
UPPER SILURIAN SUCCESSION AT THE SANHECHANG SECTION, YINJIANG, GUIZHOU PROVI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XIAOXI FORMATION AND THE LITHOLOGY OF THE THIRD RED BEDS IN THE QIAN–YU–XIANG BORDER REGION

王棫萱,张小乐,王凯,陈中强

摘要(Abstract):

志留系海相碎屑红层在华南扬子区尤为发育,野外易于识别,主要发育3套。其中,第三套红层(罗德洛统上部至普里道利统下部)的地理分布并不清楚,前人报道的这套红层主要分布于志留纪晚期扬子台地的周缘沉积区,而在其内部沉积区却鲜有报道,其具体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缺乏实证。本文以贵州印江三合场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研究为基础,综合黔东北—渝东—湘西地区多条剖面的研究结果,探讨该地区小溪组的分布范围及第三套红层的时空分布特征。三合场剖面志留系上部的小溪组以发育砂岩、泥质粉砂岩为特征,夹少量泥岩,其中8层红色薄层沉积格外醒目。依据发育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线形植物和植物类表皮等化石层位的地层对比,笔者推测,该剖面小溪组的地层年代为罗德洛晚期至普里道利早期,与台地周缘区四川广元地区车家坝组、云南曲靖地区关底组及台地内部的小溪组属于同期沉积。与扬子区的第一、二套红层和周缘区第三套红层相比,黔东北—渝东—湘西地区第三套红层发育不好,局限于部分剖面,红层厚度亦较薄。本文认为,导致红层发育因地而异的主要原因是,形成红层的陆源碎屑供给量减少,以及古水深差异造成区域上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分异。

关键词(KeyWords): 志留纪晚期;小溪组;时空分布;第三套红层;贵州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2003);;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22YFF0800202)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王棫萱,张小乐,王凯,陈中强

DOI: 10.19839/j.cnki.dcxzz.2024.0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