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21, v.45(01) 38-4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安徽巢湖凤凰山晚古生代大冰期沉积特征与碳同位素变化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CARBON ISOTOPE CHANGES OF THE LATE PALEOZOIC ICE AGE RECORDED IN FENGHUANGSHAN, CHAOHU, ANHUI

杨文莉,仲钰天,辛浩,郑全锋,祁玉平,王玥,陈吉涛

摘要(Abstract):

地史中海相碳酸盐岩记录的无机碳同位素的波动经常与全球气候事件相互关联,但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不仅与全球碳循环相关,也受控于区域水循环和成岩作用。晚古生代大冰期在石炭纪末—早二叠世达到最高峰,南方冈瓦纳大陆高纬度地区冰川的进退引起低纬度地区旋回性的海平面变化,并发育显著的沉积间断,在华南表现为喀斯特岩溶角砾岩等。本文选取安徽巢湖凤凰山剖面,对宾夕法尼亚亚系—乌拉尔统18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黄龙组和船山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与碳同位素对比研究,以探索碳同位素变化的控制因素。本文共识别出厚层灰泥灰岩、厚层粒泥灰岩、中至厚层泥粒灰岩、厚层泥球颗粒灰岩、薄层鲕粒颗粒灰岩、厚至巨厚层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厚层核形石颗粒灰岩、薄至中层灰砾岩和炉渣状灰岩等9种沉积岩相,指示了多次暴露的碳酸盐台地环境。这些暴露特征与同时期贵州罗甸斜坡相碳酸盐岩序列(约194 m)对比,表明凤凰山剖面存在严重的地层缺失。揭示了研究层段11 m和14 m附近的碳同位素两次显著负漂(幅度约为6‰和7‰)与古喀斯特层对应,是由碳酸盐台地暴露引起的区域成岩改造导致的,而非源于引起气候变化的全球碳循环波动。因此,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是深入揭示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规律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KeyWords): 沉积相;碳同位素;晚古生代大冰期;石炭系;二叠系;古喀斯特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03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XDB1800000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杨文莉,仲钰天,辛浩,郑全锋,祁玉平,王玥,陈吉涛

DOI: 10.19839/j.cnki.dcxzz.2021.0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