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23, v.47(04) 457-47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志留纪陆生植物微体化石记录——兼论早期孢型化石古地理和生物地层研究现状及问题
MICROFOSSILS OF LAND PLANTS FROM THE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OF THE TARIM BASIN, WITH DISCUSSIONS ON THE PALEOGEOGRAPHICAL AND BIOSTRATI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EARLY SPOROMORPHS

王凯,张娟,王怿,唐鹏,刘炳材,徐洪河

摘要(Abstract):

本文梳理并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志留纪陆生植物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及含化石层位。化石证据来自盆地覆盖区草1井(深度5309.31 m和5471.98 m)和满南1井(深度3206.68 m和3207.28 m)的上奥陶统岩心(对应地表的铁热克阿瓦提组)、托甫2井(第6—7回次)的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岩心(对应地表的柯坪塔格组),以及盆地西北缘上奥陶统—志留系的西克尔层、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和克兹尔塔格组地层剖面。塔里木盆地的早期陆生植物微体化石中,隐孢子分布最为广泛,在上述露头地层和钻井岩心中均有记录;三缝孢目前发现于柯坪塔格组上段、塔塔埃尔塔格组和克兹尔塔格组下段;管状体仅来自西克尔层;类表皮则出现在西克尔层和塔塔埃尔塔格组。基于孢型化石记录开展古生物地理研究时,需考虑基础数据偏差,也需要识别局部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奥陶纪—志留纪孢型化石全球生物带有待厘定,该时期中国各板块上的孢型化石分布零散、丰度较低,缺少标志性属种,未建立系统的生物地层序列,应优先开展该时期区域性的生物地层序列划分工作。

关键词(KeyWords): 孢型化石;奥陶系;志留系;生物古地理;生物地层;塔里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0200);; 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项——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科学数据库建设项目(CAS-WX2021SF-0205);; 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国际大科学计划“古生物学工作组”共同资助

作者(Author): 王凯,张娟,王怿,唐鹏,刘炳材,徐洪河

DOI: 10.19839/j.cnki.dcxzz.2023.002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