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的厘定Collation of the Late Precambrian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Jiangsu and Anhui
张丕孚
摘要(Abstract):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丕孚
DOI: 10.19839/j.cnki.dcxzz.1993.01.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嘉炜,1959:淮河中下游的震旦系。
- 刁乃昌、张丕孚,1986:关于辽南“长岭子组”、钓鱼台组两个同位素年龄值应用的商榷。科学通报,31(13) 。
- 王曰伦、陆宗斌等,1980:中国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孟莪、郑文武,1986:先伊迪卡拉期的淮南生物群。地质科学,第3期。
- 杨清和、张友礼等,1980: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和对比。中国震旦亚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郑文武,1980:皖北震旦系中Chuaria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第1卷,第1号。
- 张丕孚,1983:燕、辽、吉、苏皖北部的震旦系。河北地质学院学报,第3期。
- 张丕孚,1985:关于辽南及苏皖地区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第11号。
- 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项目协作组,1984: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姚仲伯、张世恩,1983:徐淮地区上前寒武系的对比。地层学杂志,7(2) 。
- 徐学思、王学孟,1982:论淮河系的建立--中上元古界层序讨论。中国区域地质,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