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06, (03) 204-21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
GEOCHEMICAL PALEOREDOX INDICATORS IN BLACK SHALES OF THE PALEOGENE BUXIN FORMATION, SANSHUI BASIN ( SOUTH CHINA )

刘春莲,石贵勇,秦红,董艺辛,车平,陈亮,严伟术

摘要(Abstract):

古近系心组红岗段是广东三水盆地的主要生油层,以一套黑—灰黑色页岩沉积为主,其富含有机质、纹层理发育良好的岩层与相对贫有机质、含微体生物化石的微扰动层交替出现。根据纹层状页岩与生物扰动页岩的C-S-Fe关系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Mo、U、V、Co、Ni、Pb和Cu)地球化学记录,对这两种不同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分析。纹层状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均较高,TOC-S、TOC-DOPT显示较弱的相关性;而生物扰动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相对较低,TOC-S、TOC-DOPT相关性显著。痕量元素在两种岩相中的分布也有差别,各元素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丰度均高于生物扰动页岩,尤其是Mo和U具有较高的丰度水平、且在不同岩相中显示明显差别。黑色页岩中的C-S-Fe关系和痕量元素(特别是Mo和U)分布反映了心组红岗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生物扰动页岩沉积期间,底部水体主要为氧化环境,间歇性出现贫氧条件,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沉积物中。纹层状页岩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可含H2S,为有机质保存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KeyWords): 地球化学特征;氧化还原条件;黑色页岩;(土布)心组;古近系;三水盆地;广东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2720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0400975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圈构造与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

作者(Author): 刘春莲,石贵勇,秦红,董艺辛,车平,陈亮,严伟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