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2006, (02) 116-12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南京地区下蜀黄土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变化
MAGNETOSTRATIGRAPHICAL DATING OF THE XIASHU LOESS IN NANJING AREA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武春林,朱诚,鹿化煜,马春梅,朱光耀,郑朝贵,许信旺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南京江北泰山新村下蜀土剖面所采的144个样品和南京江南燕子矶下蜀土剖面所采的467个样品所进行的古地磁测年、磁化率测量和粒度测定,建立了南京地区下蜀黄土地层220kaB.P.以来较精细的时间标尺;在此工作基础上,将南京下蜀黄土堆积所记录的环境信息同北方经典黄土、深海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对比,发现燕子矶剖面磁化率曲线能够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1—7阶段进行良好的对比,两者之间的细节变化具有一致性,其中S0表现为高值,可与氧同位素曲线阶段1对比,为一高温期;L1可以划分为两层黄土(L1LL1、L1LL2)和一层弱发育的古土壤(L1SS1),L1LL1和L1LL2可与阶段2和4对比,L1SS1可与阶段3对比;S1古土壤层由3个古土壤亚层(S1SS1、S1SS2、S1SS3)和2个弱成土亚层(S1LL1、S1LL2)叠置而成,磁化率曲线具有明显的三峰夹两谷形式,正好可与氧同位素阶段5对比,表明这一时期的古气候特点是在湿热的背景下有两次干冷波动,其中S1SS1、S1SS2、S1SS3分别对应于5a、5c、5e,S1LL1、S1LL2对应于5b、5d;L2黄土磁化率曲线整体呈谷形,但中下部有一次峰,下部磁化率偏高,与阶段6的曲线特征相吻合;S2古土壤层未见底,目前获得的磁化率曲线特征可与7a和7b对比。以上研究结果确立了江南风尘堆积的古气候全球变化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下蜀黄土;第四系;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粒度;古环境信息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0209131086);; 南京大学“985”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基金项目;; 高校博士点基金(No.20050284011);;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开放测试基金共同资助成果。

作者(Author): 武春林,朱诚,鹿化煜,马春梅,朱光耀,郑朝贵,许信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