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过渡类型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
刘永耀 ,孙振华 ,杨少铭
摘要(Abstract):
<正> 湖北通山、崇阳一带与湘赣交界的南部发育一套既不同于扬子型,也不同于东南型,而是介于扬子沉积区与江南沉积区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1963年,杨守仁在咸宁高桥创立“东坑组”,代表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但高桥位于扬子沉积区。1975年,笔者在编著“中南地区古生物图册”及“湖北省古生物图册”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分析对比,认为有典型的过渡类型的生物群和过渡类型的沉积。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永耀 ,孙振华 ,杨少铭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4.02.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9:西南地区碳酸盐生物地层。科学出版社。
- 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4:中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地质出版社。
- 卢衍豪等,1974:生物-环境控制论及其在寒武纪生物地层学上和古动物地理上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五号。
- 卢衍豪等,1976:中国奥陶纪的生物地层和古动物地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七号。
- 户衍豪,1962:中国的寒武系。科学出版社。
- 安徽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安徽省分册。地质出版社。
- 俞剑华等,1976:江西修水流域的奥陶系。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年2期。
- 穆恩之等,1979:西南地区下奥陶统的笔石。中国古生物志,新乙种,第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