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
张英礼 ,黄兴根 ,焦振兴 ,孙秀萍 ,赵希涛
摘要(Abstract):
<正> 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根据地貌、沉积物特征及在地层中发现的若干哺乳动物化石,一般认为北京平原的上部地层大部分属于晚更新世。七十年代后期,初步建立了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地层,特别是全新世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英礼 ,黄兴根 ,焦振兴 ,孙秀萍 ,赵希涛
DOI: 10.19839/j.cnki.dcxzz.1984.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北京市地质局,1964:北京市地形地质图(1:200000) 。
- 2) 北京市地震地质会战第二专题组,1979:北京地区活动构造体系图(1:100,000) 。
- 叶良辅,1920:北京西山地质志。地质专报甲种一号。
- 胡长康,1959:北京西郊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头骨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1959) ,1。
- 贾兰坡,1977:北京东郊泥炭层中的动物遗骸和角制工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2) 。
- 北京市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7: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北京市分册。地质出版社。
- 周昆叔等,1978:北京平原第四纪晚期花粉分析及其意义。地质科学,1978(1) 。
- 黄万波,1979:北京阜成门一披毛犀化石的发现与晚更新世气候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7(1979) ,20
- 陈方吉,1979:北京地区全新世地层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科学,1979(9) 。
- 李鼎荣等,1979:北京平原区上新统一更新统的划分。地质科学,1979(4) 。
- 安芷生,1979: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地球化学,1979(4) 。
- 孔昭宸、杜乃秋,1980:北京地区距今30000-10000年的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迁。植物学报,22(1980) ,4。
- 严富华等,1981:从孢粉分析试论北京地区两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地震地质,1981(1) 。
- 张子斌等,1981:北京地区13000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地质科学,1981(3)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C~(14) 实验室,1980:北京地区一批C~(14) 年代。地质科学,19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