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 论中国地层分区

    王鸿祯

    <正> 前言 地层分区的作用在于正确反映各区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便于概括各地质时期地层沉积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以服务于地层区测工作和成层矿产找矿的布署和规划,也有利在区域地层、区域地质以及地层古生物的总结或专著中,合理地进行分区论述,并可用以印证构造单元的划分,为区域构造史的研究提供恰当的依据。

    1978年02期 8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91 ]
  • 四川长宁双河附近奥陶纪地层

    穆恩之 ,朱兆玲 ,陈均远 ,戎嘉余

    <正> 长宁县的双河镇是长宁的旧县洽,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这里的奥陶纪地层曾经石油部门和地质部门的不少单位研究过,分层系统是沿用黔北和鄂西的地层名称。但就岩

    1978年02期 10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32 ]
  • “下草湾系”·“巨河狸”·“淮河过渡区”——订正一个历史的误解

    周明镇 ,李传夔

    <正> 一、引言 我国第四纪研究方面,最近二十年来,在许多公开发表的,或内部刊印(如高等院校的讲义)的,有关我国南方第四纪(及部分新第三纪)的地层、地质史、动物群、古地理与古动物地理方面的书籍、文章以及各种报告中,都可以见到“下草湾系(组)”、“巨河狸动物群”

    1978年02期 122-13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76 ]
  • 吉林蛟河盆地晚中生代陆相地层

    杨学林 ,厉宝贤 ,黎文本 ,周志炎 ,文世宣 ,陈丕基 ,叶美娜

    <正> 蛟河盆地位于吉林省蛟河县境内,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一个北东—南西方向分布、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盆地。盆地基底为海西期花岗岩及古生代变质岩系吉林群,上覆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大致自东向西分布。含煤地层分布于盆地东、北边缘,与下伏古生代地

    1978年02期 131-145+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1 ]
  • 湖南攸县、茶陵一带红色岩系

    储澄

    <正> 湖南攸县、茶陵一带是断陷盆地,广泛分布红色砂岩。1964年湖南区测队在这一带进行地质调查,较为系统的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将地层作如下划分:

    1978年02期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3 ]
  • 苏南、浙北、皖南地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分界问题

    夏树芳

    <正> 一、前言 苏南、浙北、皖南地区的志留系与泥盆系的分界问题,实质上是讨论坟头群与茅山群(或唐家坞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坟头群是潘江(1956)从原“高家边页岩”内划分出来的,当时考虑到其中所含的王冠虫、“始石燕”等化石,可与三峡地区的罗惹坪组、纱帽组对比,而定为中、上志留统。后来,顾知微(1956)根据Orthonota perlata列为中志留统。穆恩之(1962)在总结《中国的志留系》

    1978年02期 1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1 ]
  • 我国西南地区三叠系的下界

    陈楚震

    <正> 西南地区(指鄂西、川、黔、桂和滇东等地)三叠系和二叠系绝大多数是继承性的沉积。过去传统地认为两者之间有平行不整合的间断面,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发现了二叠纪、三叠纪生物混生的化石层,遂重新认识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分界问题。

    1978年02期 160-16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