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 石牌河运动与“登封群”解体

    陈衍景 ,富士谷 ,胡受奚 ,陈泽铭 ,周顺之 ,林潜尤 ,符光宏

    <正> 作为《东秦岭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规律》课题重要成果之一的“华北地台南缘的新发现(下元古界与太古界的不整合现象,石牌河运动/阜平运动)”报道在1986年5月16日的《中国地质报》上。同年6月13日该报第三版刊出付文宝的“对‘华北地台南缘新发现’的质疑”一文。现在课题研究已经完成,对该“质疑”作出回答,并将成果作一简要报道。 河南嵩山变质地体以其复杂的地质现象吸引众多地质学家。张伯声、张尔道、马杏垣等老一辈地质学家曾在此进行开创性研究,并将本区早前寒武变质地层分为上下两大套,上为下元古界嵩山群,下为太古界“登封群”,两者的分界线是嵩阳运动所造成的不整合。近年来,由于研究程度的加深,不同学者对“登封群”的性质、时代和地层细分等

    1989年02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6 ]
  • 江苏宁镇山脉的震旦系

    闵庆魁

    <正> 宁镇山脉震旦系是下扬子东部发育较完整的地区,出露于镇江孟河、埤城、仑山和南京幕府山等地(图1),东西长百余公里,组成复式背斜核部。由海相、冰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总厚大于1500m。与下伏下元古界变质岩为不整合,与上覆含Redlichia的寒武系为假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下统尧巷组(新建)、高桥组,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

    1989年02期 88-9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 阜新盆地的侏罗系和白垩系

    王公肃

    <正> 阜新盆地位于辽宁西部,是我国中生代重要聚煤盆地之一。盆地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露头良好。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981—1982年,我们对盆地内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和地层时代取得了一些初步认识(表1)。

    1989年02期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0 ]
  •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孢粉化石组合带

    胡仲衡

    <正> 1980年起,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与石油部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东海陆架盆地浙东坳陷西湖凹陷钻井七口(其中石油总公司钻井一口),揭开了东海石油普查的序幕。由于孢粉化石在以上各井各层段均有出现,且纵向演变较明显,在横向上又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利用孢子花粉组合带对该凹陷的新生代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成为可能。

    1989年02期 10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5 ]
  • 太原西山煤田火山村砂岩的发现兼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

    桂学智

    <正> 1979年至1982年期间,我们在太原西山煤田南部清徐详查勘探过程中,通过地表露头观测与追踪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比,发现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在东部北岔沟剖面中,以往文献定名为“北岔沟砂岩”,其下为5号煤层;而西部这层砂岩却在5号煤层之下。因此,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不是“北岔沟砂岩”,定名为“火山村砂岩”。

    1989年02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9 ]
  • 黑龙江省绥滨、集贤地区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地层

    黄冠军

    <正> 黑龙江省东部的绥滨、集贤、双鸭山等地是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较为发育的地区,地层剖面连续,化石丰富。一一○勘探队在该地陆相含煤地层中及其下新发现的一套海相地层,采到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图1)。

    1989年02期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9 ]
  • 江西上高、高安地区早二叠世地层

    王云慧 ,陈华成 ,覃兆松

    <正> 江西上高、高安地区下二叠统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厚度一般为550—750m,它与下伏的船山组呈整合关系,与上覆的乐平统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一)鸡公岭组 组名是赣西地质大队覃兆松等(1984)提出,岩性为深灰色含生物泥晶灰岩或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灰岩,厚55—117m。分布于上高南港带源、高安风顶、鸡公

    1989年02期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吉林辉南杉松岗—样子哨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的新观察

    林尧坤 ,朱兆玲

    <正> 吉林辉南—和龙一线以南,龙岗背斜的两翼广泛出露华北型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背斜南翼为浑江流域(大阳岔、三道堡子、青沟子、木锨头沟等地)以大阳岔小杨桥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最为完整。为寰球寒武-奥陶系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之一(Kuo Hung-chun &others 1982;陈均远等 1985;Chen Jun-yuan & others 1985,1986;Duan & others1986;汪啸风、Erdtmann 1986;钱义元1987;赵祥麟等1988);北翼为三统河流域,陈

    1989年02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论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的地质时代

    曹美珍 ,王尚启

    <正> 大槽子剖面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城以南约25km处,是原云南省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于70年代发现和测制的,并对泥盆纪地层作了划分、对比和命名。由下而上分别是大瓜坪组、大槽子组、碳山坪组、烂泥箐组和干沟组,其中将大瓜坪组划归早泥盆世晚期,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分别与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对比,烂泥箐组和干沟组分别与弗拉阶和法门阶对应。大槽子剖面地处泥盆系青藏区和华南区交界处(王钰等1982),且地层发育较

    1989年02期 144-14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5 ]
  • 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龙金发

    <正> 江西早二叠世的硅藻土(岩),比较纯的呈白色,呈砂、粉砂粒状,结构疏松,质软而轻,孔隙度大,吸水性强,镜下具生物结构,大多具水平层理。有的呈黑色,因为含较多的有机藻类。如乐平就有20m厚的黑色硅藻岩。有的呈淡黄色,细如面粉。镜下观察主要为圆心目硅藻:直链藻、三角藻、双菱藻、盒形藻、伞藻等,羽纹目硅藻有针杆藻等。 由于江西的硅藻产出的地质时代比较老,原来的蛋白石均重结晶为石英,使壳面的显

    1989年02期 148-150+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置在那里?

    芮琳 ,王义刚 ,陈楚震 ,何锦文 ,王志浩

    <正>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是我国著名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之一,李子舜等(1986)和杨遵仪等(1987)曾推荐它为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川北地层队率先对这个剖面的二叠系和三叠系进行调查。此后,四川二区测队、西南地质研究所、四川石油管理局、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等均先后到此作了大量工作。70年代末杨遵仪教授组织的界线专题小组(IGCP 106项和 203

    1989年02期 151-155+16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第5届国际奥陶纪地层会议简介

    卢衍豪

    <正> 第5届国际奥陶纪地层会议于1988年8月在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市(St.John’s)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召开。会议由国际奥陶纪地层分会(ISOS)、国际地层委员会(ICS/IUGS)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16项(IGCPProject 216)——全球生物事件(Global Bioevents)工作组联合召开。除正式会议5天

    1989年02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黔南二叠纪古生物》

    李昌全

    <正> 本书分为前言、各(相)区地层剖面描述、化石系统描述。通过前言概略介绍本书研究撰写的基本分工情况。为使化石产地层位的统一性,涉及二叠纪地层划分,其地层系统按三分二叠系的概念(已注明不代表全体著者对二叠系的划分观点)也作了简略介绍。本书的主体部分为化石系统描述,共分为四个门类,即1.类,共研究41属,341种,其中新

    1989年02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