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玉玕;王玥;Charles Henderson;Bruce R.Wardlaw;沈树忠;曹长群;
二叠系乐平统长兴阶底界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确立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长兴灰岩的下部、4a-2层之底,以牙形石演化序列Clarkina longicuspidata-C.wangi中C.wangi的首现为标志。该点位位于长兴组底界之上88cm处,与长兴期特征的■类化石Palaeofusulina sinensis和大巴山菊石类的首次出现层位一致。界线层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的负漂移,正磁极性带出现在吴家坪晚期的反极性带之上。在煤山D剖面以西300m处的C剖面出露较多的龙潭组地层,清晰地反映出龙潭组—长兴组连续的沉积序列,被列为辅助层型剖面。
2007年02期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10 ] - 张华;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宇宙尘、地外物体撞击成因微球粒、火山成因微球粒、生物成因微球粒、沉积作用微球粒和现代微球形飞灰等。宇宙尘含有丰富的宇宙物质,出现Fe、Ni核心和方铁矿等,具有宇宙尖晶石和宇宙不丰富的元素的亏损是判断宇宙尘的关键特征。撞击事件可以产生近源区的撞击熔融玻璃球和远源区的撞击汽云凝结球两类微球粒,常与其他撞击成因矿物伴生。火山微球粒是在低粘稠度的岩浆岩喷发形成的玻璃质火山灰中,有球形、液滴形和哑铃形的微颗粒。这三种成因的微球粒在各种地层中的赋存对于地层对比和地史事件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判断和研究不同的地质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微球粒研究的主要对象。另外,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大量微球形飞灰,这些飞灰经常包含非常复杂的表面纹饰和独特的化学组成,比如高的ZnO含量等。
2007年02期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8 ] - 蔡雄飞;魏启荣;
洋岛地层序列在造山带地区往往十分发育,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具两大特点,时间上往往失序,空间上移位。东昆仑万保沟岩群也有洋岛地层序列通常具有洋岛型火山岩基底和碳酸盐岩盖层的双层式结构,具有低分异度、高丰度和地方性色彩的生物群面貌,因而温泉沟岩组和青办食宿站岩组在时间上具先后、空间上具紧密的关系。
2007年02期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4 ] - 刘忠宝;谢华锋;于炳松;高志前;
近年来,在研究区内新钻探了4口新井,塔中地区首次在构造带末端的奥陶系中获得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碳酸盐岩储层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因此,深入分析溶蚀孔洞发育特征,探索其分布规律,对于有利储集区带的预测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中首次利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对该区溶蚀孔洞发育情况进行了精细的识别,从而有效的确定了溶蚀孔洞的发育形态、大小、疏密程度及其纵向发育规律。明确了该区溶蚀孔洞主要发育在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且具有在鹰山组顶部岩溶带发育稳定,在鹰山组内部埋藏岩溶带发育弥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奥陶系两个关键不整合面(T70和T74)对岩溶发育的不同影响,探索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研究的新思路。
2007年02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7 ] - 邓金宪;刘正宏;徐仲元;杨振升;温泉波;李丰江;宋海峰;
对包头平原第四纪堆积物的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研究表明,该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可与我国华北晚更新世—全新世典型地层剖面——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剖面对比,并可进一步划分出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大沟湾组和滴哨沟湾组。这一研究不仅重新厘定了包头平原这一时段地层的层序,完成大区域地层对比,同时也为研究包头地区乃至呼包盆地晚更新世—全新世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基础资料。
2007年02期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30 ] - 唐克东;赵爱林;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古生代地层,在构造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一些地层时代的新资料在混杂岩中新发现中二叠世北方型动物群化石;对混杂岩中的花岗岩砾石,测得SHRIMP锆石U-Pb年龄(286.8±5.6Ma),代表岛弧岩浆岩结晶时间;在变蛇绿岩和糜棱岩中采取白云母样品,测得40Ar-39Ar年龄,分别为408Ma和205.7Ma。由此,可以得出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和混杂岩形成与演化的时间表泥盆纪洋壳形成;在中石炭世—中二叠世由南向北的运移过程中,洋壳之上发生硅质和碳酸盐沉积,形成海山;洋壳与由北向南移动的兴凯地块相对运动,二叠纪时向大陆俯冲,在兴凯地块西缘(现代方位)发育岛弧活动,并在中、晚二叠世形成滑塌堆积。可能与晚三叠世的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在兴凯地块前陆边缘发生逆冲作用,形成构造岩片。
2007年02期 14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59 ] - 葛玉辉;孙春林;刘茂修;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007年02期 151-15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本期数据